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決“看病難”良方何在?

  • 發佈時間:2016-04-12 01:29: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李 禾

  生病了去好醫院挂個知名專家號並非易事。各醫院專家號源有限,通宵排隊掛號已成常態;患者“搶號”速度直逼微信搶紅包,這給了“黃牛”黨可乘之機。今年初,廣安門中醫院“女孩怒斥號販子”事件再一次把挂專家號難的問題擺在了公眾面前。

  為解決“看病難”、“掛號難”,在日前結束的“2016年全科醫學教育與基層醫療服務發展國際論壇”上,溫州醫科大學正式宣佈成立全科醫學學院,而其附屬眼視光醫院(浙江省眼科醫院)也在浙江省內首次推出“團隊診療”服務模式,希望通過層級轉診等模式,讓有需求的患者更快看上專家號。

  ——一線觀察——

  醫療資源過於集中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水準在全國居前列,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來求醫。該醫院院長瞿佳教授認為,“看病難”、“掛號難”並不準確。即使在很多三甲醫院,挂個普通號並非難事。

  有資料顯示,在城市的醫療資源配置中,就存在著極大的不均衡性。只佔醫療機構總數 7.3%的醫院卻佔據著80%的醫療總資産、60%的醫療人員。醫療資源過於集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醫療人力資源分佈不均,造成高水準醫護人員高度集中,於是,公眾傾向選擇醫療條件好的縣級以上醫院就醫,形成了“上熱、中溫、下涼”的現象。即大醫院超負荷運作,就醫者人滿為患;縣級醫院患者集中,床位緊張;鄉鎮衛生院就醫者寥寥,醫療資源利用率低。

  “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

  由於社會認同度低,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基層醫療機構難以吸納和穩定人才。醫學生不願意到基層就業,醫生也不能長期安心於基層工作,導致“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長期存在,人才培養和人才管理沒有形成合力。

  據溫州醫科大學調查,當前絕大部分定向培養的全科醫生不願在鄉鎮和山區從事醫療服務,甚至很多人選擇了轉行;即使畢業後按照協議合同下去了,一旦有機會就千方百計要回到大醫院工作,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合格醫務人員缺乏的事實依然嚴峻。

  於是,基層醫療機構出現了高水準的醫生留不住、醫療水準下降、病人更不願意去的惡性迴圈。

  ——難點分析——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目前,我國醫院沒有分層診療制度,專家接診的大部分患者往往病症非常簡單,普通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即可處理,這也是對專家資源的一種浪費。

  “團隊醫療”是指組建知名醫療專家團隊,其中包括專家醫生、主治醫生、普通醫生等。患者通過專家團隊號,先由專家團隊的其他成員完成初診,根據患者病情將確實需專家診治的患者,通過團隊成員直接預約該知名專家來診療。經知名專家診治過的患者,可根據病情需要由知名專家本人預約復診,或下轉給團隊其他成員復診,形成雙向層級轉診機制。這就大大提高了專家診療效率,也為有病症需求又挂不到專家號的患者提供了便捷途徑。

  醫院團隊診療模式負責人、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助理吳文燦對視神經疾病、眼眶疾病非常拿手。他説:“我每週60個專家號中,起碼有三分之一都是小病,沒必要上我這來看,卻被佔用了資源,導致真正需要的人沒法挂上號。現在團隊成員相當於一個‘篩子’,把病人先篩選一遍,僅把有需要的轉到我這裡來。”

  瞿佳説,專家團隊診療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將資深專家的經驗和年輕、基層醫生的時間相融合,讓資深專家集中精力解決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幫他們騰出精力,往“高、精、尖”的技術層面發展;同時有利於加強醫生之間的“傳幫帶”,促進普通醫生成長。“如此一來,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疑難雜症找專家難的問題,實現了專家資源的最優化利用,給群眾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當前,醫院官方網站、51掛號網等平台中,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首批推出的6個重點專科知名專家團隊都接受預約。下一步,醫院計劃再組建2—3個團隊,把醫院王牌科室全部打造成“團隊醫療”模式。

  提高基層醫療水準

  “很多病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費了很多精力拿到專家號,又排了很長時間的隊,結果專家只花了幾分鐘就結束問診,這讓病人心理很不平衡;對專家來説,病症如此普通,加上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等著診斷,無法對每個病人花費更多時間。”因此,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瞿佳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呼籲建立基層全科醫生“國標省統、縣管鄉用、規範培訓”的隊伍建設模式。

  減少大醫院的診療壓力,讓更多病患者充分得到治療的另外一個方法是:提高基層醫療水準,讓患者“分流”到鄉鎮衛生院。

  基層衛生服務品質關鍵在醫生。但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我國約有6萬名執業範圍為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僅佔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5%,遠低於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準。由於經費缺乏和人員配置不足,多數基層醫療人員參加修習機會少,工資待遇差、收入低,職稱晉陞難。

  為此,溫州醫科大學在實踐中以地方政府訂單式培養為始點,以卓越基層全科醫生為目標,以學校、醫院、社區融通的開放式教學為平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本科層次訂單式基層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專家建議——

  要重視基層全科醫生培養使用

  優秀人才缺乏已成為基層醫療體系建設的短板。瞿佳建議,探索和實踐從在校培養、到入職使用、再到在職培訓的基層全科醫生“國標省統、縣管鄉用、規範培訓”隊伍建設模式,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解決全科醫療人才“下不去”和“留不住”的核心問題,建立規範化和長效化的全科醫生培養體系,提升全科醫生的專業知能與影響力。

  2010年,學校率先在溫州市開展了本科層次基層全科醫生政府訂單式定向培養工作。2012年,該工作在浙江省全面鋪開,學校承擔省內11個地市40余個縣區373名全科醫生訂單培養,並成為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2013年,培養專業從單一臨床醫學專業發展到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四個本科專業,目前訂單式培養在校生數達1952人。

  對於專家團隊診療模式,瞿佳説這種模式核心是要有名醫,還必須給名醫提供很多支援。比如形成梯隊,團隊中不但要有“一把手”,還需要有“第二號人物”、“三把手”,即有主治醫生、主任醫生等。“如果團隊所有醫生同時看診,病人肯定要找最好的醫生來看。”診室空間也要設計好,病人從團隊成員轉診到知名專家時,診室之間距離要很短,這樣病人的感覺更舒適等。

  “解決看病難、掛號難,我們要打立體拳,不但要有頂層設計,還要培養人才、團隊等,形成合力。”瞿佳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