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鷹首壺:昂視千古

  • 發佈時間:2016-04-10 05:51: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古代的禮器用於禮制,制式嚴謹,但並不拒絕想像力豐富、造型獨特的珍稀之作

  藏于山東諸城博物館的戰國鷹首壺,因其頂部被別出心裁地製作成一隻雙目高突,昂視長空的鷹首,故而得名。同時,壺蓋的上方有一個可供用手提攜的橫樑,又被稱提梁壺。

  這個造型獨特的壺出土于諸城市臧家莊的一座戰國時期的齊國貴族墓中。齊國地處東夷族的舊地,齊國建國初期對東夷族推行“因其谷,簡其禮”的政策,因此保留了較多的東夷族的風俗習慣。由此我們可以推知,齊國貴族使用的這件以鳥的形象為造型的重要禮器,與東夷族敬鳥為神的習俗影響有密切的聯繫。

  壺是古代人們最常用的一種生活器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種類繁多的陶壺。到了商周時期,壺又成為青銅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在史書文獻中經常可以見到有關它們的記載。《詩經》中雲:“清酒百壺”。《孟子》中記:“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周禮》注解中曰:“壺,酒器也。”由此可知,壺是古代人們主要用來盛酒的器皿。

  在奴隸社會,統治者制定了整套的禮制和森嚴的等級制度,於是某些青銅器便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即所謂的“藏禮于器”。原來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銅壺,也成為重要的禮器之一。正因為如此,古人對銅壺的製作是非常講究的。根據不同的用途和主人的地位喜好,壺的形狀或方、或圓、或高、或矮、或精美華麗、或新穎別致,精雕細刻,一絲不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銅壺也形成了各個時期不同的風格和特徵。一般認為,商代和西周時期的壺,莊重渾厚,紋飾華麗。到了春秋戰國,則變為製作輕巧,紋飾簡樸。鷹首壺則巧妙地將兩者聚為一身,既繼承了商代、西周的傳統,又表現出了春秋戰國的特徵,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它的設計構思有著獨到的過人之處,將壺頂作成仰視的鷹首,利用鷹嘴的自然形態作為壺的流口,形象逼真,自然流暢。當人們提著橫樑傾斜壺身倒酒時,鷹嘴的上唇便可自動打開。倒完酒後將壺直立,鷹嘴又會自動合閉。整個壺蓋用銅環與提梁相聯,既能自由開啟,又可避免脫落。這獨具匠心的設計,科學地將藝術觀賞與實用功能,自然形態與人工製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天衣無縫。在表現形式上,運用浮雕技法,使鷹首的雙眼高凸于壺頂之上,格外引人注目。這大膽誇張的表現手法,更加突出了鷹眼那敏銳犀利的本能特徵。鷹嘴則採用圓雕技法,比例和諧,結構嚴謹,線條豐滿,形態逼真,大大增強了造型的立體感和藝術感染力。整個鷹首製作規整,雄健有力。較多地保留了前代銅器中的嚴肅莊重、凝練渾厚的遺風。而壺身則器壁輕薄,紋飾簡練,表現出戰國時代的明顯特徵。設計者採用了由平橫的凹槽組成的瓦棱紋,裝飾壺身,利用橫線條能使人産生穩重感的視覺效果,使壺身在輕巧中顯現出穩重,簡樸中透露著華麗。與鷹首相輔相映,渾然一體。

  藝術來源於生活,是人們對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反映。一件重要而特殊的物品,往往與人們的信仰、宗教意識及民族傳統的影響有密切的聯繫。鷹是飛鳥中最具代表性的猛禽,看到鷹首壺那栩栩如生的造型,不禁使人聯想起自然界中千姿百態的鳥類。鳥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既能躲避陸地上野獸的侵害,又不受山川湖海的阻擋,成為古代人們崇拜敬仰的偶像。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中的典型器物陶,就是一個鳥的形象。

  現在,鷹首壺不但是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是一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友好使節。它曾到日本、英國、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巡迴展出,令外國觀眾拍手稱奇,讚嘆不已。上世紀70年代,鷹首壺的照片被郵政部門製作成了明信片。從此後,它就像插上了翅膀,飛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們欣賞到了這件稀世珍寶的動人風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