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史大卓:促進中藥飲片市場規範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4-08 00:30: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隨著有關部門對中藥飲片監管力度的加大,曾經混亂的中藥飲片市場秩序得到了一定好轉,但由於各方面原因,目前中藥飲片市場秩序不容樂觀,中藥飲片品質問題時有發生。相對於化學藥品而言,中藥飲片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相對較高,不但對人民安全構成威脅,也影響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史大卓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中藥飲片原材料品質監管,嚴格監控中藥飲片製作過程,同時加強中藥飲片加工炮製人才培養。儘快在以往中藥化學成分檢測標準的基礎上,完善和改進新的標準,以求檢測的成分能夠較好地反應飲片的品質和效應。”

  各種中藥原藥材是製作中藥飲片的主要原材料。這些中藥原材料的品質會直接影響中藥飲片的療效。不過,中藥品種多,即使是同一種中藥材,産地不同或種植方法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和功效也會有很大差異。例如,紅花在我國新疆和雲南等地都有出産,但由於兩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兩地的紅花功效也明顯不同。再如葛根,山東和四川均是葛根主要産地。山東葛根每100克中含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分別為3.22%、0.56%、0.04%,而四川葛根僅為0.63%、0.08%、0.05%。

  史大卓通過調研發現,雖然不同産地的同一種中藥功效不同,但國內對這方面監管和規定較少,許多藥品生産企業因此只圖進貨方便而不考慮藥效,在生産中藥飲片時將名稱相同但産地不同的中藥原料相互替代。更有甚者,一些不法藥品生産企業會在中藥貨源緊缺情況下為利益驅使,用較次甚至假藥材充當好藥材製作中藥飲片。

  “目前,我國存在對中藥飲片加工炮製過程監管不善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對中藥飲片加工炮製方法監管不善,主要原因是中藥飲片加工炮製方法十分複雜,對加工炮製中藥飲片過程進行監管,不僅需要有關部門制定詳細的中藥飲片加工炮製流程,而且需要具有專業知識人員來實施。”史大卓表示,“由於中藥飲片有上千種之多,因此為所有中藥飲片制訂詳細的加工炮製過程是個較難完成的任務。同時,我國目前具有加工炮製中藥飲片專業知識的人才較為缺乏,相關部門即使制定了詳細的中藥飲片加工炮監管方法,也難以保證順利實施。”

  除此之外,史大卓認為,“中藥飲片檢測水準有待提高,即使按照2008年的藥典,每個樣品檢測的要求也只是一個或兩個主要成分,難以反映整個飲片的品質和不同地方來源飲片的差異。”

  “原材料品質好壞是影響中藥飲片品質的關鍵因素。”因此,史大卓建議,相關部門要儘快制定詳細的中藥飲片原材料監管方案,對不同産地、不同種植方法的同一種中藥原料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做出明確規定,以免生産企業在生産中藥飲片時出現用不同産地同一種藥物相互替代的情況。

  “加工炮製過程是將中藥原材料製成中藥飲片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容易出現品質問題的環節。”史大卓建議,要加強對藥品生産企業加工炮製中藥飲片過程的監管。雖然中藥飲片種類繁多,加工炮製方法千差萬別,不可能為所有的中藥飲片都制定詳細的加工炮製流程,但可以為同類型中藥飲片制定統一的加工炮製流程和相關標準,以便藥品生産企業有相關標準可以參考,避免因出現中藥飲片加工炮製方法混亂而導致中藥飲片品質下降。

  近年來,中藥成分分析技術有了顯著提升,相關技術設備發展迅速,且大量飲片的化學成分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對此,史大卓進一步建議,應儘快在以往檢測標準的基礎上,完善和改進新的標準,以求檢測的成分能夠較好地反應飲片的品質和效應。

  至於中藥飲片加工炮製人才培養方面,史大卓認為,加強中藥飲片監管人員的定期系統培訓,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方案,特別要對監管中藥飲片加工炮製品質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使其能全面掌握中藥飲片藥理、調劑、加工和炮製技術,為中藥飲片監管工作的實施提供保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