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玉米及替代品進口加大國內玉米去庫存壓力

  • 發佈時間:2016-04-07 10:3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楊迪)今日上午,農業部就玉米結構調整與生豬生産形勢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稱,近幾年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逐年增加,擠佔了國內玉米消費市場,增加了玉米去庫存壓力。針對這些問題,農業部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玉米結構進行調整。

  葉貞琴表示,當前玉米出現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庫存大幅度增加,特別是東北四省區庫存壓力比較大,市場價格下降比較多。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産的快速發展。這些年糧食“十二連增”,玉米的貢獻值最大,是面積增加最多、産量增加最快的作物。過去12年,玉米的面積增加2.1億畝,産量增加2175億斤,佔整個糧食産量增長量的57%。二是在生産發展的同時,消費需求不足。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玉米飼用的需求下降,深加工用量減少,需求增長速度趕不上生産發展速度。三是玉米及替代品進口增加比較多。受國內外價差的影響,近幾年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逐年增加。去年,玉米進口473萬噸,同比增加82%,同時非配額管理的高粱進口1070萬噸,同比增加85.3%,大麥進口1073萬噸,同比增長了98.3%,木薯進口了938萬噸,同比增加了8.4%,還有一個現象我們稱之為DDGs,就是玉米酒糟,進口了682萬噸,同比增長了26%,擠佔了國內玉米消費市場,增加了玉米去庫存壓力。針對這些問題,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生態保護、市場需求等因素,我們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玉米結構進行調整。

  葉貞琴指出,調整玉米結構,總的考慮是,鞏固玉米的優勢産區,適當調減非優勢産區的種植面積。在調整的區域上,重點是“鐮刀彎”地區,“鐮刀彎”地區是一個俗稱,包括黑龍江內蒙古第四、第五積溫帶的冷涼地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和西南石漠化地區,這個地區在地圖上的形狀像個鐮刀。這一區域涉及到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的部分地區。2015年這一區域玉米麵積1.56億畝,比2005年增加了7000多萬畝,是過去十年來玉米麵積增加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這一區域有部分是玉米非優勢産區。將“鐮刀彎”地區中的非優勢區作為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主要是兩點考慮:一是這一區域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多處在農牧交錯、高寒高緯、坡地崗地、沙重鹽重、跑水跑肥等立地條件較差的區域,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玉米産量低而不穩,年際間波動比較大。二是這一區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不少地方土層比較薄、土壤比較貧瘠,種植玉米不僅不經濟,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所以,積極調整“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不僅是適應市場需求,也是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調整的重點是“鐮刀彎”地區。

  在調減目標上,去年11月份,農業部下發了《“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計劃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

  在調減的路徑上,有多種路徑、多種方式,有六個方面。一是適宜性地調。重點是調減高緯度、乾旱區的玉米,改種耐旱的雜糧雜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貯玉米。二是種養結合地調。重點是糧飼兼顧,調減籽粒玉米、發展青貯玉米和苜蓿,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三是生態保護地調。調減石漠化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改種有生態涵養功能的果桑茶等經濟林、牧草飼草等,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促進農民增收。四是種地養地結合地調。重點是東北地區恢復大豆玉米的輪作,因地制宜的發展苜蓿玉米輪作,華北地區實行冬小麥夏花生的復種,發揮豆科作物的固氮養地的作用。五是圍繞市場地調。發揮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行訂單種養、産銷結合。六是有保有壓地調。在調減非優勢區玉米麵積的同時,對優勢主産區、核心區的玉米還要穩定,還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科技推廣,提升整個玉米的産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