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轉型 支援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4-07 08:29:25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 吳志明)來自光大銀行的數據顯示,2015年該行引導信貸資源向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全年向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農林牧漁、節能環保等行業新增貸款佔對公整體新增貸款規模的75.83%,圍繞發展普惠金融,光大銀行國標小微企業貸款實現了“三個不低於”的目標。
“商業銀行轉型”簡單的六個字後面,包含的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而信貸結構轉型,則是其中的一大要點。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曾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著力整合資金,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優化金融服務。
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是信貸領域的選擇。事實上,2015年光大銀行能夠引導信貸資源向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首先得益於此前的“騰籠換鳥”。
數據表明,為了騰出“籠子”裏“嚴重過剩行業授信”,截至2015年末,光大銀行在鋼鐵、水泥和鋁冶煉等在內的五大産能過剩行業貸款佔比較2014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2015年, 該行堅持“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對産能過剩行業客戶進行四分類管理,優化行業信貸結構。
“騰籠”之後才有了“換鳥”的可能。光大銀行“騰籠”之後的“換鳥”,並不僅僅是信貸投向的簡單轉移,在中國光大銀行,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個概念:大資産。
簡單説,“大資産”業務就是指綜合運用各種合作方式或業務模式、渠道,向對公客戶提供融資産品和服務。加快推動單一服務模式向差別化綜合服務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