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三減,崇川産城融合奪第一
- 發佈時間:2016-04-07 07:32:01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近日走訪享有“崇川福地”美譽的南通市主城區崇川,發現這裡把“産”與“城”有機融合,經濟總量躍居長三角及全省地級市中心城區第一,且獲評全國宜居宜業典範。
“産城融合,核心是要認清城市與産業是一個有機整體,正確把控、處理好‘城’與‘市’的關係。”崇川區委書記吳旭説,城市興衰的關鍵並不是“城”而在於“市”,不少城市熱衷“造城”而淡化“興市”。但如何發展城市産業,並不是簡單的“二轉三”,而要從實際出發,懂得取捨。“崇川在産業佈局上創新‘三增三減’,在城市功能上打造‘兩區三地’,探索出走個性化産城融合新路徑。”
吳旭所説的“三增三減”,正是該區對區內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重新洗牌佈局,提升産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密碼”。
舍得“減”。調經濟結構“減”工業佔比“份”數,去年二三産業比例調整至28:72;集群産業“減”企業“個”數,5年搬遷工業企業237家,引導向園區集聚;保生態安全“減”環境“負”數,全區危化企業全部搬遷(關閉)完畢,一個不留。
全力“增”。 一“增”産業能級,重點聚大做強,打造南通醋纖等一批世界級行業巨人和産業領軍;二“增”創新能力,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95.5%,以創新驅動加快向産業鏈高端攀升;三“增”管理能效,推廣中遠川崎首創的“無餘額”生産管理法,通過管理創新和智慧生産提高經濟運作品質,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持續保持南通第一。
當初崇川區討論主城區要不要發展工業時,去留兩派意見交鋒激烈。主張“去”的,強調主城區不能跟縣市比經濟實力,希望把工業企業搬走,集中精力做優城市環境、提升服務功能;主張“留”的,強調沒有一批巨人型製造企業,不僅不能吸附就業集聚人氣,而且會喪失實力支撐,希望多留些家底。幾番碰撞後,大家形成共識:産城融合是大勢所趨,但必須從崇川二産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實際出發,對創新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加快引導集聚做大做強;對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三高”企業無論塊頭多大,堅決“去”。
由於歷史原因,崇川集聚上百家化工企業。區裏産業規劃明確,這些企業必須全部搬走。但搬到最後一家紅星化工時,問題來了。搬走它,區裏年産值要“搬”走10多億元,搬家費還要倒貼1.3個億。企業不想走,相關部門也説情挽留。但區裏痛定思痛堅決要搬。這一搬,意外為另一家企業南通醋纖擴能升級騰出新空間。在紅星原址上,該企業擬投資10多億元新上六期工程,産值可望突破60億元,一舉躍居世界第一。
幾年前,南通煙濾嘴公司被“東家”中煙總公司計劃關閉。這家公司擁有行業級創新研發中心,崇川區委書記、區長追了3年,最後感動中煙總公司,不僅留下項目,還增資改造升級。去年南通煙濾嘴公司實現銷售11.7億元,稅利2.3億元。
崇川先後搬遷、關閉企業370多家,但在財政收入中工業稅收絕對值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增加1億多元;調控好房地産市場投資,其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比從70%減控至40%左右,但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樓宇經濟卻拔地而起,去年實現全口徑稅收44.51億元,增長97.2%。
通過重新洗牌,崇川“滿天星”混搭式企業佈局得到改變,逐步形成以鐘秀東路東延為主軸集聚南通醋纖、萬達鍋爐、金通靈等現代製造業;以長江岸線為紐帶集聚中遠海工、中遠川崎等海工裝備;以開發區為載體集聚富士通、同洲電子等電子資訊,以及以新城區為核心集聚淡馬錫現代物流、中南商城等現代服務業等産業集群板塊。崇川主城區將致力從功能型向生態型、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型,打造綜合實力首位區、協調發展首善區和創新發展高地、宜業宜居福地、生態文化勝地。本報記者 陳 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