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國碳配額分配方案今年或出臺各地正"摸家底"

  • 發佈時間:2016-04-07 07:5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全國碳配額分配方案今年或出臺 各地正"摸家底"

  隨著2017年全面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漸行漸近,各項備戰工作也陸續展開。《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設計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及配套實施細則。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送審的同時,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的配額分配方案也在醞釀中,計劃將於今年出臺並實施。

  據悉,從目前的思路來看,相關部門將在總結七個試點地區經驗的基礎上,重新制定出一套頂層設計。根據“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和2020年排放峰值的要求,估算出碳排放總量並分解至各地,預計西部以免費分配為主,東部會引入部分有償分配。按照要求,目前各省份正在“摸家底”,進行培訓人才等能力建設並核定重點排放行業企業名單和歷史碳排放數據。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碳交易試點暫時沒有真正起到價格發現功能,尚未有效發揮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建議將配額制定和去産能結合起來,同時考慮採用標桿法,以行業先進排放水準來確定配額分配和交易,這樣才能實現淘汰落後産能和産業升級的目的。

  2013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個地區開展了碳交易試點。“廣東百萬機組每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額是825克。我們電廠建設之初的環保設施投入就達到16.4億元,佔到工程總投資的12%。

  最近三年又投入約5300萬元用於節能環保改造,每度電實際的排放量比限額少了50克,2015年碳交易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海門電廠相關負責人鐘少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15年6月10日,華能南方分公司汕頭電廠、海門電廠與殼牌石油簽訂了國內成交量最大碳配額及核證減排量互換(CCER置換)協議,取得收益140萬元。

  據了解,截至2015年12月,七個碳交易試點市場共納入企事業單位2000多家,年發放配額總量約12億噸,累計成交量逾4800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額超14億元,市場價格在12至130元/噸二氧化碳間波動。

  “由於各試點市場的政策設計不同,交易的活躍程度也不同,湖北、深圳、廣東這三個地方相對交易量比較大,相關配套法規、政策比較健全,基本上第二期交易已經履約了。但總體而言,試點市場發現的價格,還不能真正反映目前減排的成本,而且各地的碳排放配額不能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和重新配置,所以不能有效發揮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坦言。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前,中國明確提出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第一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企業。《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海南數次召集上述企業人士開會討論,目前正在進行數據採集等工作。湖南近期也召開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工作佈置會,篩選出239家企業,在企業線上填報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同時,還組織第三方核查機構對企業填報的碳排放情況進行核查。該省發改委將針對不同的市場參與方,舉辦兩期碳市場能力培訓班,同時提出依託對外合作,尋求國外資金、人才的支援。廣西、江西、貴州、河南、陜西等地也紛紛向深圳、廣東等試點地區取經,密集進行各項能力建設。

  “全國統一碳交易體制的頂層設計,可能會更多地借鑒深圳、廣東、湖北的經驗。”王科建議,當前去産能的大背景下,産能在不同區域之間會有轉移,在碳配額的制定中要考慮這個問題,不然就可能造成比較明顯的不公平。此外,現在的配額核定中更多地採用了祖父法,即參考歷史排放水準,下一步應該考慮採用標桿法。

  雖然全國統一碳市場尚未啟動,但資本的想像空間已經打開。有業內人士曾預測,屆時將覆蓋1萬家企業、年約40億至45億噸的碳排放。到2020年,如果衍生品市場建立起來,碳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甚至千億元級別。

  事實上,一些企業和金融機構早已行動起來。目前國內五大電力、部分地方電力、石油石化、新能源企業中,很多企業已經做了系統的工作。據了解,華能集團成立了專門的碳資産公司,並且要求到2017年達到超低排放,這比國家的時間表提前了兩年。海門電廠預算投入6億元對四台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節能改造。不過王科也指出,全國碳交易市場建立的初始幾年更多的是完善規則,不大可能通過市場來發現價格,尤其是一些欠發達省份,市場發展將比較滯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