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甜蜜”産業為何變得苦澀

  • 發佈時間:2016-04-06 15:30:56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衛華 通訊員李宏銀

  往年這個時候,仙桃市楊林尾鎮農民已經開始準備種植甘蔗了。然而今年,當地卻傳出令人揪心的消息:“郭坤海500捆甘蔗,運到湖南批發,每捆只賺1元錢。”“一組王明華,二組謝博友,各自種了20畝甘蔗,到現在大多數還埋在地裏”。

  50萬捆甘蔗賣不出去

  謝長清是楊林尾鎮興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5年他帶頭承包村裏70畝地種甘蔗,收了約3000捆,只賣出很少一部分,預計虧損30萬元。

  種甘蔗,“一份汗水一份甜”。早春開始,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蔗農都要圍著甘蔗轉,除要耕種、壘土外,半個月就要剝一次葉子,非常辛苦。

  現在已是4月初,楊林尾鎮農民去年種植的8000余畝甘蔗,還有1000余畝約50萬捆沒有銷出去。

  種植面積去年陡增5000畝

  10年前,當地開始種植甘蔗。2009年,楊林尾鎮的甘蔗銷往湖南,由於甘蔗個大、型好、味甜,逐漸佔領了湖南北部市場。

  看到種甘蔗能夠賺錢,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2014年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2015年更是陡增到8000多畝。然而,在産量大幅提升的同時,沒有及時拓寬市場渠道,導致已有市場空間一時難以消化。

  産業化步伐沒跟上

  目前,每捆甘蔗僅流通成本就是6.3元,而售價在4元至9元之間,前年的售價卻高達25元。所以,現在農民賣甘蔗,基本都要虧本。

  仙桃市農業局副局長王艷洲認為,除了甘蔗種植面積突然擴大等原因外,當地的産業化與種植業不配套也是主要原因,比如榨糖加工、造紙等行業還沒有起步。

  同時,該鎮的甘蔗以鮮食為主,保質期短,而當地又沒有保鮮設施,致使家裏存有甘蔗的農戶,不敢按市場需求有序供應,而是急於拋售,使得短時期內供應過剩,價格壓低。

  王艷洲建議,相關部門要開拓新的銷售市場,不能只盯著湖南一地;要利用電商等新型銷售方式,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同時,在調整産業結構時,“訂單農業”一定要跟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