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何時實現大規模商用?
- 發佈時間:2016-04-06 15:30:50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墨
昨日,依迅自動駕駛車以時速50多公里奔跑在武漢三環線時,記者坐車體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輛輛重型貨車擦身而過,司機卻撒手方向盤淡定地翻報紙,後排的工程師則在電腦監控屏上上網。
“放心,這車就是個智慧輪式移動機器人,機器開車很守規矩,比人安全多了。”武漢大學電腦學院李明博士沿途給乘客壓驚。
李明説,未來汽車工業主要分為兩大趨勢:新能源和智慧化。武漢有較好的汽車工業基礎,測繪和北斗科研實力領跑全國,還有一些地圖公司,都與自動駕駛有關聯。
武漢依迅公司董事長付誠説,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是為了將人從長途、夜間或比較繁重的疲勞駕駛中解放出來。將來如法律允許,車內甚至連人都不需要,實現完全的無人駕駛。夜間高速上,車流較少時,貨車自己拉著貨就開過去了。城市交通中,也能用在有固定軌道的BRT上。
不過,“人在睡,車在跑”,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的壁壘仍在改裝成本上。
付誠算過一筆賬:一輛10萬元不到的汽車改裝成自動駕駛車,獲取位置資訊需要進口或軍用的高精度板卡,才能達到釐米級精度,一個板卡需要2萬多元。控制車的姿態所需的光纖陀螺儀或機械陀螺儀,一套需要二三十萬元。用來測距、識別車道和判斷障礙物的64線鐳射雷達,25萬元一台。再加上導航儀、車載電腦,整車改裝至少需要60萬元。“作為普通消費者,誰會掏70萬元改裝一台10萬元的車呢?”
為降低成本,他與研發團隊將這些昂貴的設備一個個卸下來,不斷尋求技術替代。“我們做過市場調查測算,自動駕駛要想實現産業化,改裝成本必須控制在1萬美元內。”
“這些改裝,未來都會是免費的。東風等參與研發的整車廠,很可能在車輛出廠前,就進行了雙駕雙控的預裝,讓用戶一鍵切換到自動駕駛狀態”。付誠稱,依迅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最終是靠後臺服務獲取利潤,而非賣硬體。
今年,自動駕駛首次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近期,依迅正著手在花山申建自動駕駛試驗場,並計劃未來3年內實現幾百台至幾千台的小規模試用。大規模商用預計在2020年以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