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楊元慶代言聯想産品 客觀上可能去柳傳志化

  • 發佈時間:2016-04-06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發佈的ThiankPad X1 Carbon筆電,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親自披掛上陣,拼命吆喝,為這款産品做起了代言人角色,這一舉動猶如在湖面投進一顆石子,驚起一圈圈漣漪。

  表面看,楊元慶這一做法,算是蠻拼的,很想為其點個讚。但看完楊元慶表演後,筆者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歇後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當然,如果不是楊元慶代言,這個歇後語是無論如何不會出現的。這是楊元慶代言ThiankPad X1 Carbon後,給筆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企業掌門人給企業産品代言,楊元慶不是首創。楊元慶在效倣誰?那就是 格力電器 董事長董明珠。董明珠為格力代言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從2014年董明珠放棄國際巨星成龍起,就自己做起了格力形象和産品的代言人。她為格力代言,既有效,又省錢,是再合適不過了。

  董明珠代言格力效果究竟如何,不在這裡做深入討論。但其做法為聯想效倣,這倒是意料之外——至少説明在楊元慶眼裏,格力和董明珠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作法也凸顯聯想的創新意識正在進入衰退期,這麼簡單的做法都要去模倣和追隨,實在讓人對聯想的創意不敢恭維。

  企業與企業家的關係十分微妙。對一些企業來説,企業與企業家是一體的,企業家是企業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對蘋果來説,喬布斯是企業最好的代言人;對臉書來説,扎皮伯格是企業最好的代言人;對華為來説,任正非是企業最好的代言人;對阿里巴巴來説,馬雲是最好的代言人;對娃哈哈來説,宗慶後是最好的代言人;對中興來説,侯為貴是最好的代言人。企業家作為企業代言人,一般情況下,企業創始人最合適一些,因為企業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其烙印,並且被社會公認和尊重。

  對格力來説,最好的代言人是董明珠,這也無可非議,因為雖然董明珠不是格力創始人,但卻是格力再生的創造者。可以説,如果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的今天,在格力成長過程中,董明珠確實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而董明珠對格力掌控力之強,非其他人所能撼動。在董明珠的治理下,格力是容不下任何一粒沙子的,就連格力的大股東珠海國資委都插足不進。所以,從格力成長和現狀來説,董明珠為其代言,確實説得過去。董明珠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她喜歡“放炮”,言語一齣,舉座皆驚,容易上頭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紅。董明珠為格力代言,對提升格力知名度是很有實效的。

  但楊元慶為聯想集團代言,哪怕是産品,能夠服眾嗎,效果好嗎?

  其實,聯想有自己的代言人,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柳傳志是聯想集團創始人,為聯想集團發展居功至偉,這眾所週知。沒有柳傳志,就沒有聯想。柳傳志對聯想內部員工而言,是神一樣的存在,是沒有人能出其右的。在社會上,在受眾心目中,聯想集團的代言人,聯想産品的代言人,是非柳傳志莫屬的,換成其他人,都無法接受。

  如果柳傳志代言聯想,對提升聯想品牌,推廣新品,凝聚人心,那是具有明顯加分作用的。楊元慶在聯想發展史上,談不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談不上什麼豐功偉績。其為聯想産品代言,給人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去柳傳志化的新造神運動

  既然楊元慶不是聯想集團和産品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為什麼他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對聯想來説,“神”的存在,讓楊元慶很憋屈。可以説,楊元慶代言聯想産品,對聯想推廣新品來説,沒有多少加分作用。但對楊元慶本人來説,卻可以提升其知名度,為其個人形象加分。

  對於內鬥紛爭不斷的聯想來説,確實需要一個新的“神”來凝聚共識。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可能被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在聯想手機業務被華為超越之後,又迎來一個十分不好的消息:華為推出了自己的筆電。筆電是聯想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但現在華為躋身進來,這對聯想集團來説,不啻于當頭一棒。楊元慶明白,華為是中國最具狼性的企業,如果他盯上了筆電這塊蛋糕,那麼行業第一的寶座,總有一天會被其摘走。如果聯想有朝一日在筆電領域不是第一了,那麼聯想就有可能淪為二流企業了。這是聯想無法承受之重。

  在已經結束的2015年,聯想集團並不好過,以虧損告終,Q3甚至虧出7億多美元,這其實説明楊元慶在掌舵人位置上並不卓越。前段時間就有業內人士提出強烈質疑,稱楊元慶並不是一個合格的CEO,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細思之下,確實是聯想現實的寫照。楊元慶在這個時候出來為聯想産品代言,客觀上起到了很好的轉移視線的作用。

  聯想內部鬥爭極為複雜,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究其原因,是因為聯想目前沒有一個強大的“神”來凝聚人心。楊元慶代言,主觀上有凝聚共識的作用,相當於站出來表個態:大家都別爭了,我楊元慶是繼柳傳志之後的“神”;但楊元慶所作所為,客觀上可能讓聯想內部心存異想的人更為不滿,甚至淪為笑柄。

  與聯想集團年度財報的虧損相映成趣的,正是楊元慶高得離譜的薪酬。在中國內地企業中,楊元慶的薪資是最高的,高達一億多元。這薪酬,比起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來説,都是高很多倍的。

  但可以肯定地説,楊元慶對聯想集團的作用,與任正非對華為的作用,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這讓楊元慶給社會留下很不好的觀感。這也是聯想集團內部對楊元慶頗有微詞之處。

  楊元慶對聯想集團貢獻究竟有多大,恐怕誰都難下定論。但手機業務確實在楊元慶主政這段時間做得一團糟。聯想曾經憑藉對摩托羅拉智慧手機業務部門的收購,短暫地在海內外市場有較好的業績表現。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下去。2015年,聯想集團手機業務持續下滑,現在在中國市場聯想手機已經淪為二流品牌。市場證明,楊元慶主導收購摩托羅拉智慧手機業務,對聯想手機業務並沒有帶來多大作用,甚至有人認為,摩托羅拉是一個負資産,聯想對其收購,是買了一個包袱回來。

  或許是在柳傳志強大光環下壓抑太久,楊元慶跳出來為聯想産品代言,從客觀上講,有弱化柳傳志在聯想集團地位的作用,換句話來説,楊元慶為聯想産品代言客觀上有讓聯想集團去柳傳志化的可能。但消費者能因為楊元慶的代言來為産品埋單嗎?這個問題或許只有留給時間和市場來回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