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走出“豬週期”怪圈

  • 發佈時間:2016-04-06 07:2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郭強 秦宏  責任編輯:羅伯特

  肉價單月上漲30%,生豬價格創五年來歷史高點,猴年裏的“二師兄”出盡了風頭。

  農業部畜牧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輪豬價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和補償性特徵。下半年生豬出欄量將逐步增加,“不會出現暴漲。”

  生豬價格跨過歷史高點,將何去何從?肉價如何走出週期性波動怪圈?

  價格突破歷史高點

  在經歷了多年連續虧損後,去年我國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3月份以來,各地豬價再次上漲,已突破2011年創下的19.6元/公斤的歷史高點。

  在全國畜牧業百強縣市江西省高安市,良牧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范鈺明説:“豬價已經突破了20元/公斤,而且還在漲,好幾年都沒出現過這樣的行情了!”

  不少市民表示,肉價高得嚇人,“錢袋子”吃不消。

  “按照規律,春節過後一般是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但今年年後豬價在高位企穩的基礎上,卻再次進入上升通道,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説。

  一反常態的還有扭曲的豬價糧價比。山東畜牧協會秘書長曲緒仙説:“現在的豬糧比是9:1左右,已經遠超6:1的盈虧平衡點。今年的飼料價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錢,前兩年這個價格都在1.2元左右。”

  業內分析認為,這一輪豬價上漲主要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前幾年價格持續低迷,一些養殖戶減産或退出市場,農業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約有500萬養殖戶退出市場;二是各地提高環保門檻,許多養殖戶標準不達標;三是今年春節前後,全國出現多場寒潮雨雪天氣,對仔豬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市場供應偏緊。

  15年5個“豬週期”

  “生豬價格上漲—母豬存欄量增加—生豬供應量增加—生豬價格下跌—大量母豬淘汰—生豬供應量減少—生豬價格上漲……”這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一直難以跳出的週期性規律。據養殖戶反映,近年來的“豬週期”波動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豬價變化,大致有5個“豬週期”,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個週期運作。從波峰來看,分別出現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馮永輝等專家表示,應當理性看待此輪豬價波動。但是,對於散養戶過多、調控不科學等加劇“豬週期”波動的因素,必須重視。

  養殖專家表示,當規模化養殖佔到市場的80%以上,“豬週期”振幅就會趨於平穩。而在國內,家庭散養等小規模生産仍佔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一哄而下”。數據統計顯示,生豬出欄量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就將可能引起後期豬價六七個百分點的波動。

  記者調查發現,美國、日本等國家豬肉價格波動較小,一個重要原因是根據國內消費量來確定生豬養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價格穩定。而目前我國供求不對接,容易導致豬價暴漲暴跌。再加上我國肉價調控有一個特點,即高價時介入,扶持生産,肉價大跌時,一些地方又放任,此類調控容易導致肉價波動。

  破解“豬週期”關鍵在産業升級

  “過去一頭豬利潤達到800元的時候,補欄就有些瘋狂了,但今年大家都比較謹慎。”范鈺明説。價高傷民、價低傷農,消費者和養殖戶都盼望生豬養殖業能早點走出“豬週期”的怪圈。

  破解“豬週期”,根子還在促進産業升級。專家表示,在擴大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養殖的同時,今後國家應採取措施促進産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生産。要扶持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用品牌引領畜牧業發展。

  “生豬養殖要想穩步發展,沒有準入門檻怎麼行?”江西綠環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冬新認為,前幾年養豬利潤“高得離譜”,一頭豬凈賺八九百元,很多養殖戶盲目擴大規模,一些社會資本也紛紛涌入養豬行業,造成豬價的“過山車”式波動,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在做“大”的同時,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也需做“強”。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説,我國生豬養殖雖然體量佔全球的50%以上,但飼養技術尤其是育種和防疫技術與國際上還是有很大差距。

  專家同時表示,“豬週期”不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變化的只是波動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對位置,面對當前的豬價上漲,廣大養殖戶應繼續保持理性。

  發展改革委提醒,豬糧比價處於較高水準,可能會引起養殖戶過度補欄,導致生豬産能過度擴張,使生豬價格很快進入下跌通道,建議生豬養殖場戶理性判斷生豬價格未來走勢,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

  (參與采寫:劉寶森 張志龍)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