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觀察】利益之下 怎能無德?

  • 發佈時間:2016-04-05 09:1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者 劉霖聰

  當下火熱的樓市牽動著許多老百姓的心。近來,在各種利好政策下,樓市逐步回暖,不少樓盤還出現了扎堆搶房的情況。那麼,問題來了,售樓處裏那麼多人,真的都是來買房的嗎?那還真不一定。

  火爆樓市暗藏“房托”,健康的樓市不能利欲熏心

  近日,央視記者在浙江杭州一些樓盤調查發現,那貌似火爆的售樓處背後藏著很多的“房托”,就是去湊人氣的。而且,記者發現,在網上有很多招聘看房人員和看房水客的資訊,價格在50元至80元一天不等,而且應聘的大有人在。

  在這我想感嘆一下,樓市又見“房托”,國家的好政策遇上了開發商的“壞對策”。當下,隨著房地産市場進入去庫存的檔期,把存量房賣出去,已經是房地産商們的一塊心病,他們用盡各種辦法自然是情理之中之事。

  早先樓市促銷有派送小禮品的,有組織觀看文藝演出的,多少都有吸引的成分。但這次通過“房托”的促銷行為,企圖通過製造購銷兩旺的局面,繼而套住買房者,或者再進一步實施抬高房價的行為,則完全變成房地産商“為稻粱謀”,不擇手段的詐欺行為了。而這種對內自欺欺人、對外矇騙消費者的行為,已經突破了法律的底線,難為市場行為所容。

  對此,《光明網》嚴厲指出,對於橫行于樓市的“房托”,相關部門應像打擊“醫托”那樣果斷出手,嚴厲打擊。另外,有關部門對於相關房地産商所存在的欺詐經銷行為應進行責任追查,叫停虛假售樓行為。

  利己要有度,健康的樓市不能利欲熏心。正如一位“房托”的自我懺悔:掙錢買一套房子,然後踏實地過日子,這是很多人的理想,然而,以破壞別人的購房“理想”來完成自己的購房“理想”,自己這一輩子也不會踏實。

  樓盤廣告稱“重慶淪陷”,商業道德豈能唯利是圖

  我們説利益之下,怎能無德?市場競爭要有序,決不能惡意詆毀。“重慶淪陷,利川堅守”“重慶PM2.5 250……”,這是湖北省利川市一個樓盤在主城部分小區發放促銷廣告單上的話,引起市民極大反感。有市民明確表示,這種宣傳無底限的樓盤,誰還敢買?

  市場經濟時代,靠別出心裁的創意博眼球,以追求相應的商業行銷預期,本無可厚非,但凡事得堅守原則底線,“一座叫春的城市”旅遊廣告語也好、“重慶淪陷,利川堅守”等地産廣告也罷,都動輒引發輿論反感。《新京報》的評論指出,這類廣告本質上就是“道德淪陷”。換句換説,“淪陷”的不是重慶,而是商業誠信。

  其實,不難發現,近些年來,一些毫無底限的裸露式促銷不絕於眼,暴露出某些商家早已“淪陷”在銅臭裏。

  然而,值得追問的是,這樣的廣告為何能堂而皇之地出現?《荊楚網》分析,一方面是某些商家賤視“道德”,他們為了行銷,為了賺錢,可謂不擇手段。另一方面是相關職能部門監管缺位,對商業廣告缺少必要的審查、懲處,致使某些商家利欲熏心之下為所欲為。《新華網》表示,對此亂象,有關部門絕不能再等閒視之,放任自流,應該及時亮劍,讓任性的商家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新消息是,有關部門對這個樓盤重慶代銷處進行了查處。如果經查涉及問題屬實,根據新《廣告法》,這家樓盤的開發商有可能面臨最高100萬元的鉅額罰單,這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捐贈衣物被變賣牟利,利益之下,美德何在

  利益面前,美德有時也靠不住。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杭州市廢舊衣物回收桶中衣服去向成了全城人民關注的話題,有媒體暗訪發現,這些廢舊衣物並沒有實現老百姓的愛心心願流向困難人群,而是被企業變賣牟利,一時間廢舊衣物回收桶“蒙塵”,質疑聲、憤怒聲不絕於耳。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廢舊衣物回收項目的運營機構解釋説:“他們是一家專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把能夠捐贈的較新衣物拿出來做公益是公司業務衍生出的‘附屬品’。”也就是説經營盈利才是主業,公益只是“附屬品”而已。

  現如今打著“公益”旗號賺錢的現象卻並不罕見,一些別有用心的企業更是精於此道,他們或借助社會福利機構、或乾脆公關某些政府部門,通過精心包裝給自己的經營項目穿上公益外衣,藉此牟取暴利。拿愛心賺錢最可恥,不僅褻瀆了愛心,也傷害了社會誠信。當然有關組織者的責任也不容推脫。

  《齊魯網》指出,企業的不法行為應當受到處罰,但作為組織者,僅僅充當“二傳手”的角色,不僅暴露了管理的低下、監督的乏力,更是透支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對於愛心資源也是一種過度消費。為市民提供“愛心通道”本是好事,但如果行事不當,好事也會辦成“寒心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