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熱”産業更需“冷”思考

  • 發佈時間:2016-04-05 02:33:1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朱海洋

  近年來,農産品滯銷的新聞屢見報端,農民為此叫苦不迭。分析其背後的原因,無不折射出這樣一個發展軌跡:先期效益喜人,隨後一哄而上,一旦産能過剩,導致嚴重同質化結果,隨即突遭“遇冷”,價格便一落千丈,最終一哄而散。

  事實上,這與一直以來農業上“重生産、輕行銷”的思維,有著極大的關係。現在許多生産者把原材料變成産品,已駕輕就熟,但是如何將産品變成商品,則道路漫漫。這其中,最為艱難的,莫過於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對産品缺乏精確定位。

  在今天,農業主體、廣大農企必須轉變傳統觀念,不能總是跟著別人背後跑,最好的指揮棒永遠是市場。我們需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農業已進入供給過剩時代,人們的消費行為不再是生産什麼買什麼,而轉向了更加重視個性化與多元化。因此,如何構建農業現代行銷策略,首先就是要對品牌進行定位。

  為何要談及品牌?因為在消費短缺時代,品牌只不過是便於流通的商標而已,並未實現真正的品牌價值;而到了今天,品牌定位是市場定位的核心和集中體現。市場實踐證明,任何一個産品都不可能為全體顧客服務,細分市場並正確定位,是贏得競爭的必然選擇。

  換句話説,在“熱”産業中,生産者應該從自身核心優勢精準發力,在産品打造上走差異化競爭道路,只有對品牌進行了準確定位,那麼市場定位、人群定位、渠道定位等自然水到渠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毋庸置疑,今後的商戰將是定位戰。

  在基層採訪時,記者也遇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一些地方依靠優勢資源壯大了産業,但由於各家企業提供的産品大同小異,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而所謂的行銷渠道、傳播路徑、産品開發等,也缺乏系統整合,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這些都是在“熱”産業中必須冷靜思考的問題。

  或許就現在而言,許多新興産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上述問題並不明顯與尖銳,但如果等到積重難返,則為時已晚。另外還有不少在“熱”産業面前,蠢蠢欲動的投資者,也不如多加審視自身優勢,多做“冷”思考,待找準定位後再進入,切記三思而後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