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地政府發文鼓勵生態葬 整頓陋習重塑清明之風

  • 發佈時間:2016-04-03 09: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3日訊(記者 楊淼)明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逢這個時候,人們都會以各種方式來祭奠逝去的親人。清明時節,適時舉行簡樸、文明的祭奠儀式,寄託對亡者的思念,同時以此來教育後代。

  可隨著我們生活水準的日益增長,很多祭祀的方式也越來越讓人費解了,其中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已經違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清明節祭祀本身的意義。

  活人墓豪華墓橫行多年

  政府發文提倡生態葬

  日前,福建多地民政部門開展大墓、豪華墓、活人墓專項整治,記者梳理了近期的新聞報道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有不少豪華墓、活人墓等在頂風修建,甚至有人佔地3000平方米修建豪華墓,提前將祖孫四代的“壽位”提前安置好,更有甚者直接在國家5A級景區內修建豪華墓。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我國《殯葬管理條例》明確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等地建造墳墓。

  而媒體報道的這些真實存在的案例明顯可以看到修墓者完全不在意國家法規,甚至很倡狂。

  各地的政府相關部門也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據福建省民政廳提供的數據,去年以來,福建全省共整治違規墳墓3.3萬多座,其中豪華墓166座,活人墓582座。福清、泉州等地民政部門負責人表示,要出臺激勵獎勵措施,鼓勵墓屬將骨灰遷入公墓或骨灰樓堂安葬、安放;對於違法佔地建豪華墓、活人墓等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堅決拆除。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就在今年2月,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這是中國首部關於綠色生態葬的文件。意見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葬,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可見,隨著觀念的進步,政府希望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群眾接受生態、環保、節能的安葬理念。

  據了解,目前北京、南京、上海多地已經採取了對於生態葬的家庭予以政府補貼來鼓勵公民轉變安葬理念。

  清明封建祭品花樣多

  網際網路時代觸發新型祭祀方式

  除了上述清明節不文明的行為以外,中國經濟網記者還發現,眼下很多人的祭祀方式也令人瞠目結舌,名堂很多。

  據了解,現在的人已經不滿足於一般的焚香燒紙了,開始大搞封建迷信活動,焚燒“鈔票”、燒“汽車”、燒“樓房”的。而且有的人祭祀還講排場,碑前墓後到處煙霧繚繞,鞭炮震地。

  清明節前後,氣候乾燥、氣溫升高、大風天氣較多,加之地面多為乾枯樹枝和雜草,燒香、燒冥幣極易引發火災,對人民生命財産造成危害。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到,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僅用於祭祀而焚燒的紙張就達上千噸。而且每年因為祭祀不知道毀了多少樹木、引發了多少場火災。

  我們的社會進步如此之快,行為不應該如此落後。我們可以借助網際網路為逝去的親人鮮花、點燭,也可以在祭祀時鮮花,播放表達哀思的歌曲來傳遞思念,或者採取種樹的方式來祭奠親人。

  文明祭祀對於現代社會來説確實應該大力推廣,現在很多地方的祭祀方式已經不環保、不科學、不節能了。

  古人云,清明節即“清潔而明凈”,現代文明的今天,我們不應該過度解讀清明節祭祀對於我們的意義,而應該從自身做起,崇尚文明、低碳、生態的祭祀理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