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大行凈利增速放緩

  • 發佈時間:2016-04-01 00:31: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銀行業尚未走出本輪週期的低谷期。截至3月31日,五大行2015年業績全部披露完畢。從數據上看,中、農、工、建和交行的凈利潤均現放緩,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則均處在“雙升”通道。

  在日前舉辦的各行業績發佈會上,高管們紛紛表態稱,將進一步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主動清退風險較高領域的行業和客戶。而在化解存量不良的方式上,未來在監管信號進一步明確的前提下,不良資産證券化和債轉股也將成為銀行的重要選項。

  不良上升擠壓銀行利潤增速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五大行也未能逃脫凈利潤下滑。

  3月29日,交通銀行在國有大行中率先公佈2015年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交行2015年實現凈利潤665.28億元,同比增長1.03%。該行2014年實現凈利潤658.5億元,同比增長5.7%。

  中國工商銀行3月30日公佈的2015年經營業績顯示,去年該行實現凈利潤27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5%。相比2014年,2015年凈利潤增速降低4.6個百分點。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在當日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雖然凈利潤只有微增,但其實利潤總量很大,相當於2000年到2007年這八年利潤總和,股改後三年利潤之和的1.1倍。

  同日,中國銀行發佈2015年年報。2015年中行凈利潤1794.17億元,同比增長1.25%,較2014年的約8%增幅亦大幅收窄。

  中國建設銀行在3月31日晚披露的2015年業績顯示。該行2015年實現凈利潤2288.86億元,同比增長0.28%。與之相對的是,2014年其實現凈利潤2282.47億元,增速為6.10%。

  建行行長王祖繼在發佈會上表示,建行會秉持穩健和可持續的增長。凈利潤的增長取決於很多因素,目前,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這必然會反映在銀行業的資産品質上,從而影響銀行的利潤增速。“今年我們仍然要爭取凈利潤的正增長,當然,確實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挑戰很大。”他説。

  中國農業銀行也在3月31日晚披露了2015年業績。該行2015年凈利潤達1808億元,同比增長0.7%。對比看,2014年其凈利潤達1795.10億元,同比增長8.0%。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工行不良貸款率為1.5%,比上年末上升0.3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1795.18億元,較年初增加550.21億元;中行不良貸款率1.43%,上升0.2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1308.97億元,增加304.03億元;建行不良率1.58%,較上年上升0.3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1659.8億元,較上年增加528.09億元;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129億元,不良率為2.39%;交行不良貸款餘額達562.06億元,較年初上升131.89億元;不良貸款率達1.51%,較年初上升0.26個基點。

  從各家銀行披露的情況來看,新增不良貸款的行業和地區也有一些共同特點。工行不良貸款餘額增加較多的行業是製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地區方面,長江三角洲、西部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中行新發生的不良貸款主要為製造業、商業及服務業和房地産業;地區方面,新發生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山東、浙江和廣東。交行年報稱,2016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去産能影響,風險有從産能過剩矛盾突出的産業鏈向上下游行業擴散,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擴散,從小微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的趨勢。本集團預計資産品質仍將承壓,風險管控形勢依然較為嚴峻。

  “預計不出幾年,現在一些沿海地區分行的困境就會發生在內地地區的分行身上。一些地區的分行的壞賬正在加速暴露。” 一位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3月31日發佈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稱,短期內“三去”可能導致銀行資産品質惡化,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鋼鐵、煤炭、水泥等産能過剩行業會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進一步加大銀行不良貸款的隱憂,擠佔商業銀行盈利空間,影響其風險消化和補充資本的基礎。

  多渠道狙擊不良貸款

  在不良貸款激增的壓力下,在各場業績發佈會上,銀行的管理層也對如何化解不良給予了充分披露。

  據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介紹,2015年中行加強了風險監測和預警,主動清退不符合宏觀調控方向的行業和客戶,並建立重點地區重點督導機制,綜合採用現金清收、重組、批量處置、核銷等多種措施,創新清收模式,“全年共化解不良資産1044億元,同比增加328億元”。根據中行披露的數據,2015年,中行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化解不良貸款,其中,現金清收347億元人民幣,批量轉讓320億元人民幣,核銷193億元人民幣,重組上調155億元人民幣。

  潘岳漢表示,2016年中行提出了風險管控三項措施:一是進一步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二是充分借助中行的多元化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千方百計化解存量不良,目標是整體化解規模將不低於2015年;三是強化目標管控和重點地區督導,梳理“僵屍”企業清單,實施差異化的管控措施。

  工行行長易會滿表示,在不良貸款的處理上有非常多的方式,最重要的方式還是自身組成不良貸款處置的專門團隊來專職負責處置不良貸款。他也提及了“不良資産證券化”的方式,“只要對工行自身是有利的方式我們就會積極地探索。我想關於不良資産的證券化現在正在推出一些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來摸索一些經驗,看看怎麼樣能夠非常有序地來開展這項業務。”他説。

  “債轉股”或成化解不良新渠道

  此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債轉股的事項正處研究過程中,但需進行一系列技術上的設計和政策上的準備才能予以推廣。財政部金融司主要負責人3月30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為了解決債務方面的結構性問題,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就債轉股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3月31日表示,中國目前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過程中,需要相關政策的配合。而債轉股就可視為是其中一個配合措施。他指出,在德國和日本,此前都曾有過債轉股的嘗試,而在嘗試過程中,對銀行所持企業的股權的比例也有所限制。“債轉股整體而言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於企業杠桿率的下降,另外,銀行針對一些短期面臨困難但未來有希望渡過難關的企業進行債轉股,也能減輕銀行的壓力。”他説。

  記者注意到,在日前舉行的多場業績發佈會上,大行管理層也紛紛表態對債轉股將深入研究,並在未來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進行穩妥推進。工行行長易會滿説,“有關債轉股的細則還不是很明確,商業銀行會積極關注這樣一種新的處理不良資産的渠道。本著銀企雙贏的目的,我們也會積極地、審慎地來推進這項業務。” 他同時表示,銀行作為一個債權人和市場的主體,要本著一個市場化、商業化、法治化的原則,穩妥地來開展債轉股。

  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長楊小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債轉股目前仍然面臨一些法律上的障礙,但是在當下的特殊時期,這一方式對於銀行化解不良和企業化解債務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其積極意義必須予以肯定。不過他也強調,債轉股的方式可能對於某些行業比較適用,並不適於大範圍推廣,在推進時要把握節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