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閃付派”攪動支付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3-30 05:45:0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29日,繼蘋果支付、華為支付之後,三星支付正式上線,“閃付派”陣營又添一員大將。儘管目前閃付派在技術上更為安全,然而,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掃碼派”已經佔據了90%以上的支付市場。“閃付派”欲改變這一格局尚需時日

  3月29日,繼蘋果支付(Apple Pay)、華為支付(Huawei Pay)之後,三星支付(Samsung Pay)正式上線,目前,國內已有15家主要銀行支援此項服務。隨著銀聯“雲閃付”聯合各金融機構及蘋果等多個手機“巨頭”形成的“閃付派”的崛起,支付市場格局是否已悄然生變?

  市場更為多元

  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産業爆髮式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支付體系運作報告顯示,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已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0%,最新一季的移動支付業務筆數與金額增幅更是達到了253.69%和194.86%。然而,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掃碼派”已經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近乎形成壟斷,百度錢包和騰訊財付通等其他第三方支付也在努力,試圖提升市場份額。

  各大傳統金融機構在支付市場上的地位頗為尷尬,甚至淪為第三方支付的資金“通道”。傳統金融機構儘管一直在嘗試突破,卻沒有尋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在一位資深支付行業人士看來,産品體系與規則標準不同,運作關節繁多,平台資源割據,用戶思維缺失,過多強調安全性而忽視了用戶體驗,導致了傳統金融機構在支付市場上“屢戰屢敗”。而對於國産手機廠商而言,由於品牌效應相對較弱,對價格成本更為敏感,加之支付本身又是微利業務,在各自為戰、受理環境不佳、使用場景相對不足的現實情境下,也未能在支付市場形成氣候。

  但銀聯“雲閃付”與金融機構、手機廠商聯手推出的各種支付産品,將國有金融機構、國産手機廠商、NFC産業鏈等參與方有機地黏合在一起,使得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國産手機廠商也加入到支付市場競爭中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聯、各家銀行等與蘋果、華為、三星等手機巨頭的結盟,必然對現有移動支付利益格局帶來巨大衝擊。“這種衝擊是市場自然競爭的結果,對産業與消費者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服務民生、普惠大眾是金融業開展移動支付服務的宗旨,三星支付等豐富了移動支付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選擇,也是市場自然競爭的主動選擇。

  改變格局為時尚早

  但“閃付派”要改變支付市場格局,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如何改善軟硬體條件欠缺的現狀,是“閃付派”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閃付派”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安全性更高,其應用了金融智慧卡、NFC非接射頻、可信服務管理(TSM)、支付標記化(Token)、動態密鑰管理等創新技術與安全保障機制等,就拿Token技術來説,即所有資訊都是“一次性”的,好比登机證,一次使用之後就失效了。但“閃付派”也存在不少“短板”。首先其將挑戰消費者既已形成的支付習慣。支付寶和微信等“掃碼派”通過各種行銷活動,已經在市場上佔據了相當的份額,形成了用戶沉澱、養成了用戶習慣,而“閃付派”達到足以與之相抗衡的程度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上線初期,“閃付派”支援的手機品牌和型號都較為有限,這就形成了較高“門檻”。如首批支援Samsung Pay的機型包括三星Galaxy S7、Galaxy S7edge、Galaxy S6edge+和Galaxy Note5共4款機型,覆蓋範圍有限。同時,目前支援“雲閃付”的手機終端主要局限于各大手機品牌的中高端機型,對於手機不支援NFC功能的持卡人來説,選擇這種支付方式意味著需要換一部手機,成本過高。

  從硬體環境來看,“閃付派”能覆蓋多廣還取決於線下POS機的布放。銀聯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具備非接觸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終端超過700萬台。根據央行的部署,到2017年5月,所有POS終端都將支援非接觸支付功能。儘管數量很可觀,但在實際中,收銀員不會操作的情況比比皆是。

  據了解,小米、聯想、魅族等眾多國內手機廠商也正在加緊研發與推廣類似模式的支付産品,為不同手機用戶提供普適的基於“雲閃付”的移動支付服務。業內人士認為,從産業發展來看,民營第三方支付主導的“掃碼派”與金融機構、手機廠商聯合主導的“閃付派”或將長期並存。

  産業發展還需合力

  在競爭加劇的當下,支付市場下一步的發展需要多方共同發力,積極作為。董希淼認為,必須高度重視金融安全與數據主權問題,移動支付産業必須上升到金融安全、網路安全乃至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慎重思考。同時,應儘快推出網路安全法、大數據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負面清單,讓産業各方在開放合作、創新發展時有法可依。而在監管層面,應當遵循適度監管、鼓勵創新、規範發展的原則,同時統一監管尺度,對各參與主體一視同仁,避免監管套利及劣幣驅逐良幣,引導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讓産業各方在有序競爭中不斷促進效率與服務的提升,為消費者帶來多元化安全便利的支付選擇。

  同時,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等在內的産業各方應加速移動支付受理環境建設。“掃碼派”需要進一步提升其安全性,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閃付派”雖在便利性與安全性的結合上較以往有所突破,但其使用環境不容樂觀,需要升級硬體並持續改善收銀服務軟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