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傳蘋果支付明年2月入華 支付市場將迎來四強爭霸賽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緋聞”一年之後,蘋果移動支付Apple Pay“入華記”終於有了眉目。近日來自國外網站9to5mac的消息稱,蘋果支付將於明年2月入華,已經與中國銀聯達成初步協議,銀聯將允許蘋果支付通過旗下銷售終端完成交易。

  對此消息,銀聯發言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對傳聞不予置評”。蘋果新聞發言人則未回復。12月2日,不便具名的銀聯某子公司總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蘋果支付入華最重要的是和銀行、銀聯之間的利益分成問題,按照它在國外的模式,最後談成什麼樣還要靜觀其變。

  12月1日,北京某大型第三方支付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銀聯在和蘋果洽談中。具體的手續費分成等細節,都還沒有確定。”

  “蘋果支付入華會面臨用戶規模、終端設備支援改造,以及盈利空間等等問題。”上述銀聯子公司總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説。11月3日,國內某大型支付公司副總經理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談道,“蘋果支付會面臨非常多的挑戰,收的費率肯定沒有國外高。”

  “無論和銀聯談得怎樣,蘋果支付入華的最大一個矛盾點在於,國內的支付市場推廣都喜歡拿錢來砸、補貼多,近似于燒錢圈地,消費者也已經形成習慣。蘋果未必能適應這種節奏,蘋果非常重視利潤,其背後的資本市場對利潤是有要求的,比如股價,這樣就不太可能燒錢,也很難佔領市場。”艾瑞諮詢董事長張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一路曲折:想拿費率大頭 銀聯銀行不幹

  2014年9月,蘋果公司在新品發佈會上發佈了Apple Pay手機支付功能,現場演示中,用戶只需將手機靠近刷卡機,驗證一下指紋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僅需不到1分鐘。同年10月,Apple Pay在美國正式上線。隨後Apple Pay進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美市場。

  按照蘋果的部署,Pay還將陸續進入其他國家,2016年開始或全面推行。對於中國大陸這個廣闊的市場,蘋果支付入華也被提上日程,但此間卻一波三折。

  蘋果CEO庫克曾多次表示,中國正在成為最重要的市場,蘋果支付進入中國是蘋果公司的首要任務。11月25日,央行《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顯示, 2015年第三季度移動支付業務45.42億筆,金額18.1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69%和194.86%。

  去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遠赴美國和庫克來了一次“密會”,馬雲表示,對於蘋果在 Pay上合作持開放態度,當時就有傳出蘋果將會和阿裏在移動支付上有深度合作。

  今年5月份,蘋果CEO蒂姆?庫克來華時,就曾與中國銀聯以及阿里巴巴就Apple Pay正式入華問題進行過溝通,在接受採訪時,庫克表示“我們非常希望在中國推出Apple Pay,非常看好Apple Pay在中國的前景”。

  9月17日,在上海自貿區服務業開放措施推進大會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副區長簡大年透露,包括蘋果支付在內的一批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已經落戶上海自貿區。外界普遍認為,蘋果支付公司落戶上海自貿區,是蘋果正式拓展中國支付市場的一個關鍵信號。

  但“只聞風聲不見雨”,距離蘋果支付成立已經長達一年時間,仍未進入中國市場。時代週報記者採訪多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較為一致的説法是,“蘋果是一個非常強勢、非常追求利潤的公司,想拿大頭,但銀行以及銀聯方面不肯讓步,導致費率的問題沒有談妥,這是遲遲沒有入華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監管層的態度也很重要,比如涉及支付資訊洩露、伺服器等問題”。

  上述銀聯子公司總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蘋果支付入華最大的障礙在於費率問題,估計很難按照國外的標準收費,這是多次談判的一個關鍵點”。

  目前還不清楚Apple Pay在中國每筆支付交易的佣金比例,現有資料顯示,Apple Pay在美國向每筆信用卡交易抽成0.15%,同時向銀行抽成1%;在澳大利亞,Apple Pay對每筆交易抽成0.15%,向銀行抽成0.5%。

  這一比例對於中國的銀行來説實在太高,因此他們才選擇遲遲不支援Apple Pay。事實上,由於收費過高,Pay推出後不久,美國不少大型超市曾聯手抵制;在澳大利亞,由於同樣的原因,四大銀行也曾“不買賬”。

  “即使蘋果支付得以進入中國,也不可能延續其0.15%的收費標準。”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副總經理説。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目前銀聯在每次刷卡消費中,費率標準從0.5%到4%不等,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的分配比例為7:2:1。

  挑戰不小:將面臨四強爭霸賽

  從目前傳出的消息看,蘋果支付已經和銀聯等達成了一系列協議。消息稱,蘋果計劃明年2月初在中國推出移動支付系統Apple Pay。銀聯將允許蘋果支付通過旗下銷售終端完成交易。協議細節還未最終敲定,仍處於等待銀行方面反饋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蘋果最新的開發包中,已經可以看見銀聯的最新標識。

  對此消息,銀聯新聞人回復時代週報記者稱,“不予置評”。“如果消息屬實,這意味著費率的問題已經談妥了,這才是蘋果支付入華的核心問題。”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即使順利入華,Apple Pay面臨的困難絕不少。首先是用戶規模問題。上述銀聯高層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市場是一個問題,蘋果手機的佔有率只有20%上下,而安卓的市場佔有率達到70%。Apple Pay 僅限于蘋果手機的用戶,因此用戶人群遠遠比不上沒有限制設備的微信和支付寶,數量上就沒有了優勢。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馬韜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雖然中國是蘋果最大的市場,但和中國所有手機用戶相比,蘋果手機用戶只佔一部分,因此蘋果支付的規模和用戶量不會太大。

  而且用戶習慣需要蘋果公司自行去培養,現在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主流的支付方式,他們會給很多的商家和用戶補貼,但蘋果支付可能不會採取這種補貼方式。“很多商戶會不會主動推蘋果支付,能否給商戶帶來流量,費率方面的問題,這也需要去考慮。”

  蘋果支付在國外市場是“三國殺”,可在國內市場卻沒有這麼簡單,江湖混戰。目前阿裏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是中國兩家最大的電子支付平臺,它們共同佔有64%的市場份額。在後續力量上,百度錢包、拉卡拉、翼支付、快錢、連連支付等也相當活躍。

  “各個商家都進行大規模的補貼,優惠活動比比皆是。如果蘋果也補貼的話,難免會陷入燒錢圈地的泥潭裏,但按照蘋果的性格,應該不會這麼做。”張毅説,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商業模式大企業做不出來,創新型企業能做出來,因為不需要考慮利潤。

  技術上也面臨一定的問題,蘋果支付屬於NFC支付的一種形式。雖然NFC支付在國內已發展近十年,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中國支付市場已經形成了二維碼支付的格局,消費習慣已經逐漸穩定,對於消費者來説,未必願意改變。”上述銀聯子公司總經理分析道。

  “NFC支付在國內應用場景不多,推廣成本也不低。”張毅説。12月3日,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發佈的《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綜合來看,二維碼支付的使用率已大幅領先於NFC手機支付,使用NFC支付用戶轉化成本高。

  中國移動公司研究員鬱文清就預計,在接下來的兩至三年,Apple Pay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比最多或有10%左右。“當然,按照目前國內智慧手機用戶的體量來説,10%也有近5000萬用戶,相比美國市場也是相當可觀的。”

  但無論如何,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蘋果支付的四強爭霸賽很可能即將上演。

蘋果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北玻股份 3.55 9.91%
2 共達電聲 11.80 6.21%
3 歌爾股份 14.11 5.14%
4 超聲電子 10.11 3.59%
5 南洋科技 18.68 3.49%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長園集團 17.19 -3.54%
2 浪潮資訊 23.85 -3.17%
3 藍思科技 24.94 -2.88%
4 立訊精密 23.50 -2.81%
5 長盈精密 18.20 -1.9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