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家港企業獲268萬元索賠款

  • 發佈時間:2016-03-29 21:30:4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新 施向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新平握著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樊惠良的手由衷地説:“如果不是檢驗檢疫部門專業、細緻的服務,我們不可能這麼快拿到268萬元索賠款,國門衛士真是企業的保駕護航使者”。至此,張家港口岸發生的4183噸巴西大豆殘損案,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協助下畫上圓滿句號。

  貨艙大豆變色

  3月16日,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公司從巴西進口的6.6萬噸大豆,由義大利籍“ORSOLINABOTTIGLIERI”輪自巴西VITORIA港運至張家港東海糧油碼頭。靠泊後,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登輪對貨物實施檢驗檢疫。當檢驗人員查到該輪4號艙時,發現原本黃色的大豆有些紅變,艙口下四週大豆斷層明顯,板結嚴重,一陣陣腐臭味撲鼻而來,伸手進大豆裏有灼熱感。據判斷,該批貨物品質受到損害,出現殘損。檢驗人員立即將殘損情況告知收貨人,收貨人隨即向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申請對該批貨物進行殘損鑒定。

  殘損迷局破解

  接到企業申請後,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派員對該批貨物進行殘損鑒定。經查閱資料、詢問船方、現場查看,鑒定人員判斷殘損貨物主要存在4號艙貨物中下部,且在張家港卸貨前已存在。由於該貨輪無機械通風,航行途中溫差大,艙內不通風,導致局部貨物出現熱損。在事實面前,船方承認因本批大豆含水量較高,在航行途中又未通風散熱,導致大豆受損,雙方在事實申明上簽字確認。

  現場查勘後,鑒定人員將殘損情況通告收貨人,收貨人向船東保賠協會提出抗議。船東保賠協會派人赴現場查看,承認鑒定人員對本批貨物殘損鑒定的事實。當日,船東保賠協會向收貨人提供130萬美元的擔保函。

  算清貶值數額

  殘損鑒定是檢驗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殘損鑒定證書,對於進出口商、承運單位、保險等各方在履約和處理爭議中,具有法律效力,直接關聯各方經濟利益。

  為準確評定受損貨物貶值數額,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奔波于碼頭、實驗室、辦公室,走訪與本案無關的國內大豆加工企業,了解巴西大豆的出油率、豆粕得率等數據。同時化驗霉變大豆黃麴霉毒素、熱損傷率和總損傷率等。根據大豆受損實際、樣品檢驗結果、受損貨物加工生産出的産品檢測結果和商品銷售影響,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最終出具了對外索賠268萬元的證書。

  結局也是開始

  樊惠良説:“企業順利拿到索賠款,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只有盡責履職,服務好企業,才能凸顯檢驗檢疫部門的地位和作用。”

  張家港是國內進口大豆主要口岸之一,年進口大豆300萬噸。但是,受利益驅使、客觀條件等因素,進口大豆短重現象時有發生。樊惠良表示,針對裝貨港原發重量短少,檢驗檢疫部門向國內企業定期通報進口大豆短重情況,提示國內收貨人對客戶信譽和市場情況進行認真評估,選擇國外信譽好、操作規範的公司合作,委託裝貨港官方檢驗機構進行重量鑒定,從根本上遏制國外不法商人的惡意短重;對卸貨産生的中間損耗,要構建多港分卸進口大豆立體防護體系,通過和減載港檢驗檢疫局通力合作,加強對一程遠洋船部分貨物轉由二程內河船減載過程監管,控制二程內河船數量。制定《船舶租用規範》和《船舶封識管理》,指導貿易商使用符合規範的內河船舶。全方位推廣檢驗數據實時傳輸和存儲,建立視頻監管系統,確保數據準確、安全和可追溯性。(劉新施向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