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家港成為全球首個通過復核的國際衛生港口

  • 發佈時間:2015-12-23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通訊員 施向軍 李正法

  12月11日,張家港國際衛生港口成為全球首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復核的國際衛生港口。“這為全國其他8個國際衛生港口能力的保持和提升積累了經驗,也為全國其他對外開放口岸持續提升核心能力樹立了樣板和標桿。”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説。 政府主導 2008年4月,張家港國際衛生港通過世衛組織考核驗收。張家港市委市政府矢志不移推動創衛工作制度化、長效化和常態化,打造口岸核心能力“升級版”。“每年都要與口岸各查驗單位簽訂共建責任狀,深入開展‘文明口岸、服務典範’品牌聯創活動,不斷提升口岸綜合管理水準和整體形象。”張家港市市長朱立凡説。 圍繞智慧口岸建設,張家港率先全省開通電子口岸,實行電子申報,構築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物流為一體的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口岸公共資訊平臺;依託電子口岸,開發設計危化品綜合平臺、進口油脂多港分卸、葡萄酒溯源、整車進口口岸等系統,加快推進口岸聯檢大廈、集裝箱集中查驗中心等大通關平臺設施建設,實現監管水準與通關效率同步提升。 2008年以來,張家港口岸新建泊位27個,貨物吞吐量、外貿進出口量分別從2008年的1.3億噸、3137萬噸,躍升到現在的2.7億噸和5541.1萬噸,成為長江沿線最大的國際貿易商港。對此,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使用14台通道式放射性監測儀,並完成數據實時聯網與傳輸,實現入境集裝箱輻射監測全覆蓋。配合政府加快推進港口執法基地建設,打造國內最大的港口綜合保障系統。 部門聯動 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張家港率先全省打造關檢合作示範區,全面深化“三個一”模式,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站式”作業改革,推進“三互”大通關建設,服務外貿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戰略。1月至11月,張家港關檢聯合查驗集裝箱運進口固廢、棉花等貨物400多批9000多標箱,累計為企業節約費用200多萬元。 “關檢雙方圍繞長江經濟帶戰略,實現了‘1+1>2’共贏目標,支援地方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為國際衛生港口復核注入了新內涵。”張家港市副市長邵軍民説。 “從創建國際衛生港中得到啟示,口岸檢驗檢疫工作既要提升衛生檢疫核心能力,還要提升動植物檢疫、食品檢驗、商品檢驗、鑒定監管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張家港局局長韋鋒表示。自2010年開始,張家港局探索口岸檢驗檢疫核心能力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目前,已取得基本定義、理論模型、建設標準、流程優化和口岸設施五方面成果。進境植物有害生物、動物疫病、進口食品化粧品檢出率位居江蘇檢驗檢疫系統第一。先後創成進境肉類、糧食、汽車指定口岸,進口産品從傳統大宗資源性商品擴展至消費品。 此外,張家港局與口岸聯檢單位,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合作,建立了聯檢例會和規範化檢查制度。將口岸疫情防控納入全市大公共衛生體系,建立市、鎮、街道(辦事處)、村(社區)四級工作網路,並定期召開口岸工作例會,及時通報進出境船舶、貨物及人員的傳染病防控情況。建立聯合摸底調查工作制度,規範開展醫學媒介監測和控制工作,對日常監測中密度超標的區域實行聯合檢查、聯合會診。 持續提升 提升口岸核心能力,要符合全球化背景下非傳統領域公共衛生國家安全的新需求。為此,張家港局堅持完善疾病救治、衛生監管、技術支撐等公共衛生網路,並注重部門間應急體系預案的相互“滲透”和“融入”,突破“單條線、扁平化”單一防控,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方位、立體化、多部門、全天候”網格化防控。 在應急預案建設上,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常態防範與動態管理,構建分層分級、高效實用,涵蓋傳染病、食物中毒、輸入性重要醫學媒介、生物恐怖、核輻射等領域的應急預案體系。 在技術保障能力上,以張家港口岸為中心,推進江蘇區域性醫學媒介生物實驗室建設(全省僅3個),發揮“2小時聯動圈”口岸片區病媒生物監測、鑒定、標本製作以及防除技術指導等作用。微生物實驗室新擴200多項檢測內容,2013年獲批籌建國內首個植物油檢測重點實驗室。傳染病實驗室在開展出入境人員常規體檢的基礎上,2014年取得《海船船員健康證書》體檢資質,實現“一檢出兩證”。 在防控管理水準上,建立24小時緊急事件評估機制,注重風險研判、危害識別與預警管理,定期開展公共衛生風險“拉網式”排查。5年來,該局共簽發免控證書1200多份,發現病媒生物15035批次,處置廢鋼夾帶密閉容器爆炸案、日本核泄事故後“福泉”輪放射性超標案、國際船員猝死案以及公共汽車白色粉末案等10余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