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工業區邁向生態新城
- 發佈時間:2016-03-29 05:38:3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12月23日,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杭鋼集團半山基地正式關停。
杭鋼、杭氧、杭鍋、杭棉……杭州市拱墅區當年的幾個工業大廠,佔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集聚主城區60%的工業産值。曾經的拱墅,廠房林立、機器轟鳴、滾滾白煙,每天上萬人出入各大廠區。
如今,鼎盛的工業人潮早已退去,一間間舊式廠房住進了“環保”的文創、商貿企業,這個杭州老工業的主要集聚地,正向著“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新城邁進。
從老廠房到文創基地
地處千年古運河最南端的拱墅區,是杭州工業的搖籃,城北更是杭州輕紡、工業、化工、重機等近現代工業及倉儲的主要分佈區。數據顯示,2007年,拱墅區廢水、廢氣排放量佔杭州市區七成以上,空氣優良天數在主城區最低。
面對工業時代的環境危機,拱墅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綜合整治。2007年以來,拱墅大力實施“退二進三”“騰籠換鳥”戰略,累計搬遷了516家工業企業。
以GDP換藍天,拱墅亮出了綠色帳單:去年1至11月,全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達到62.9%,同比上升10.5%。PM2.5平均濃度為60.2ug/m3,同比下降14.9%。大氣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大量工業企業的搬遷關停,遺留下大量閒置的老廠房。而包豪斯風格的廠區,幾乎沒有經過任何修繕改建,成為工業遺存保護區。車間裏的鋼鐵扶手、樓梯,銹跡斑斑的機器、工業管道還在,卻少了一些“工業味”,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創意工作臺,一個個轉型升級後的新産業。國際時裝周、ADM生活創新展……舊式廠房裏,一股新的氣息正在涌動。
昔日的老化纖廠,化身文創基地“LOFT49”;長征化工廠的舊址上,崛起了“西岸國際藝術區”;曾經的船塢修理廠,建起了創意生活體驗點“浙窯陶藝”;與北京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的“富義倉”,則變身文創園,進駐10余家文化創意企業。如今,拱墅文創産業已有“一園十三區”,近5年來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0%。
“夕陽廠房嫁接上朝陽産業”,由此,運河兩岸實現了由老工業區向文創新城的華麗轉身。
從一株藤到滿城綠
在半山腳下的田園社區,離老廠房不遠處,茂密的常青藤和淩霄花藤爬滿墻壁,小徑旁、涼亭下,隨處可見傾瀉而下的“綠色瀑布”。
田園社區原本是個老小區,毗鄰杭州鋼鐵廠,這裡沒有停車位,綠化也一直上不去,夏天無處納涼、秋天灰塵漫天。2005年起,田園社區在居民金德意的帶動下,開始“向空中要綠色”,用垂直綠化來彌補平地綠化的不足。
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垂直綠化”有著很大的實用價值。2007年開始,社區把這種環保行為變成了“植藤節”,通過向周邊市民贈送藤苗的方式,推廣垂直綠化。目前,植藤節已累計種植垂直綠化帶6500多米,種植藤苗25000棵,送出淩霄藤12萬株。去年3月,社區還建了一條200米垂直綠化樣板——“愛情隧道”。
這份來自民間的正能量,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2013年,拱墅區出臺《推進垂直綠化實施意見》。僅一年多時間,全區就超額完成三年種植30萬株藤的目標,累計種植藤本植物超40萬株。大關公園、運河天地、小河直街……走進拱墅區垂直綠化特色示範點,40萬株綠色植物帶來的濃濃綠意,讓人深深陶醉。
從一個人種綠,到一個社區種綠,進而全區種綠。滿城綠,是拱墅區的生態心願。
從社區公園到城市綠肺
山腳下,滿城藤植鬱鬱蔥蔥;山頂上,滿山樹葉激活“綠肺”。
半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杭城北部,與西湖、西溪並列為杭州三大生態支撐。2013年,公園被命名為“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成為杭州首個雙“國字號”森林公園。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0.1%,空氣負離子含量平均4000個/立方釐米,現在儼然成為杭州主城區的森林氧吧。
可在30年前,半山公園還只是一個偏居一隅的社區公園,佔地僅11.5公頃。2007年開始擴建工程,經歷了八年有序開發,如今已貫通半山、龍山、虎山三大公園,總面積擴大到172公頃,各級遊步道總長23公里。
“半山森林公園建設共分為三個階段,在建設中堅持‘最大保護、最小干預’原則。”拱墅區住建局副局長楊向榮説,建設投入近4個億,力求還原幽、野、靜、雅的漁樵耕讀式田園生活氛圍。建設工程多次獲得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綠化工程獎”和省、市金獎。
除了景美,半山的優勢更在人文積澱的深厚。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阮元、鬱達夫等歷代文人雅士都曾留下與半山有關的詩詞、曲賦、遊記和山誌。結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拱墅區從2012年起,每年舉辦半山立夏節活動,延續民間的嘗烏飯、立夏稱人等傳統;2013年10月13日,又舉辦“重陽雅集”活動,意在仿傚古人之登高暢懷,以茶會友。
截至目前,公園年接待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次,節假日單日最高量突破3萬人次。在半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民情民意調查中,居民對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滿意度高達99%。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