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跟著大戶“轉”到全村合夥幹

  • 發佈時間:2016-03-29 02:29: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艾福梅史晏

  60歲的農民鄭玉山最近“美著呢”:一家人11.5畝地全部入股村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今年一畝“地租”漲了10塊達到840元,去年每畝分紅83元,一下收入1萬多元。

  鄭玉山所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葉盛鎮五星村,有耕地7300余畝,以種糧和養奶牛為主業。由於村集體經濟空殼化,五星村一度貧困落後。

  近年來,當地把一些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流轉給大戶,大規模發展有機富硒水稻生産,産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農民收益較低且難參與經營和分紅,村集體也收益不大。“與其讓大戶、公司來流轉村裏的土地,不如我們村集體自己幹!”五星村黨支部書記徐建平説。

  2014年,五星村種植合作社開始正式運轉,由村集體流轉村民800畝土地,採取統一品種、種苗、種植、管理、收割、銷售的“六統一”一體化經營模式,與中航鄭飛塞外香公司簽訂産銷合同,每斤稻穀比散戶多賣0.3元。

  剛開始有些村民擔心風險,不願把土地交給村集體經營。為打消疑慮,村“兩委”班子通過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借款、村幹部集資等辦法,先行兌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確保村民保底收益。

  五星村的探索嘗到了甜頭。2014年底,刨去所有支出,村集體經濟增收26萬元。經村代會決議,村上拿出17萬餘元反哺村民。

  2015年,為進一步完善經營機制,五星村又對原來的種植合作社實行股份制改革。按照自願入股、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民主管理、按股分紅的原則,將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村集體資金以及財政補助項目、捐贈幫助資金入股,依法開展經營,實行獨立核算。

  徐建平説,儘管去年受玉米價格影響效益下降,但因管理、生産程式更健全,節約成本10多萬元。最終決定給股東按“地租”的10%分紅。

  葉盛鎮黨委書記羅志成説:“目前大多數農村土地是流轉給大戶,農民更多跟大戶打交道,與‘村兩委’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五星村模式增強了村民對村委的依賴,村集體有收入後也更能惠及村民。”

  今年,五星村擴大了土地流轉規模,增加了530畝。其中1200畝繼續種植水稻,另外130畝則發展設施農業。

  “要保證合作社健康發展下去,不能光定位在傳統農業上,需要將産業多元化,甚至一産和二産也要結合起來。”羅志成説。

  看到五星村的成功,葉盛鎮其他村莊也有“試水”的積極性,已有兩個村集體流轉了200多畝土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功有兩點要素,一是德才兼備的村‘兩委’,二是産業要走準,否則生産、經營、分配等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損害農民權益。”羅志成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