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確保扶貧惠農資金在陽光下運作

  • 發佈時間:2016-03-29 02:29: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雪妍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扶貧政策措施,投入鉅額資金支援“三農”發展,僅甘肅省年均資金量就在400億元左右。這麼多惠農扶貧資金如何能及時、順利、足額地發放到農民手中?扶貧政策與資金的“最後一公里”能否順利抵達?這不僅是幾千萬困難群眾的疑問與期待,更事關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然而,由於個別地方制度不夠完善規範、政策透明度不夠高、鄉村幹部的法制觀念不夠強,在鄉鎮站所和農村基層組織中,貪污、挪用、擠佔、截留涉農款物的問題時有發生。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比例上升的形勢,促動甘肅省檢察機關與涉農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在過去的兩年中,通過開展“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用法律和制度保障“最後一公里”通達百姓家。

  重心下移,實現法律監督網路全覆蓋

  走進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康家莊村“兩委”的大院裏,公示墻上醒目地貼著扶貧惠農政策的詳細解讀和各家各戶的資金分配情況。宋宗勇正在公告欄前查看今年1-3月低保資金的發放情況,“過去就知道有一筆國家給的錢,是啥錢、為啥給、別人有沒有都不知道。現在來這裡一看,自己和別人家的情況都一清二楚。”説著,老宋掏出一張“監督卡”,上面記錄著兩位檢察聯絡員的姓名和聯繫方式,“有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小魏每個月也來村裏,問我們錢收到沒有,還有啥疑問和困難。”

  無論是農村低保、危房改造,還是退耕還林、通村公路改造,涉農資金數目如今在甘肅省各個村鎮一目了然、毫不含糊。除了“明白墻”和“監督卡”,各鄉鎮政府、村委會還多了一塊牌子——檢察機關設立的鄉鎮檢察室和村社檢察聯絡室。

  走進每一個檢察室和檢察聯絡室,都能看到擺放整齊有序的各種惠農扶貧政策彙編和各類惠農扶貧資金賬冊。有的還裝上了電子觸摸屏,村民可以隨時查詢惠民扶貧補貼“本人應得、本人實得,他人應得、他人實得”的各項情況,實現村民之間相互監督和村民對村委會、鄉鎮政府的監督。

  據統計,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甘肅共掛牌成立了1239個鄉鎮檢察室和16057個村級檢察聯絡室,基本全部覆蓋了全省鄉鎮村社。“過去在鄉鎮一級有紀委、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唯獨沒有檢察機關的派出機構。這些基層檢察室和檢察聯絡室的設立,改善了這一機構設置的缺陷,做到了扶貧惠農資金流動到哪,法律監督就跟進到哪。”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路志強説。

  摸清涉農資金底數清單,資金公開倒逼依法行政

  檢察幹警的人力有限,怎樣才能長期確保監督力度?除了像康家莊村駐室檢察員小魏一樣巡迴監督的檢察官,各地還分別從紀檢幹部、基層司法人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人員和大學生村官中為檢察室和檢察聯絡室選聘檢察聯絡員,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使其成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明白人”和“資訊源”。

  康家莊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新川向記者講述了扶貧項目資金公開公示前後村裏的變化。“過去同樣要求公示,但自己監督自己難免有時出現疏漏,村民也有疑問和不同意見;自從有了檢察監督,倒逼我們規範了辦事程式,反而形成了良性迴圈,給我打電話提意見的村民越來越少了。”

  李新川所説的“程式規範”,是甘肅省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在定西、白銀、平涼等地試點後推廣的按照“七個一”標準搭建的監督平臺——一塊規範的機構牌子、一處固定的辦公地點、一名確定的檢察人員、一名聘請的聯絡員、一套明確的職責流程、一組醒目的公示宣傳欄和一個便民的意見建議箱,每個地區都可以“複製”。

  在此基礎上,把公開作為履行監督職責的基本方式,以公開促公正。

  由於涉農資金分散,涉農政策落實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多年來對於涉農資金的種類和底數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專項行動中,甘肅省人民檢察院與22個省級涉農部門聯合,對涉農資金名稱、資金總額、分配政策、補貼標準進行全面摸排,梳理出9大類、51個分項、109個子項的涉農資金底數清單。

  涉農部門、鄉鎮、村級組織分別將自身管理或實施的涉農政策項目、資金總量、適用範圍、程式、標準、結果等資訊向對應的檢察室、檢察聯絡室報備,所有扶貧惠農政策、資金及落實情況從涉農部門到鄉鎮、到村社再到農戶全流程公開。

  “我們就是要通過督促相關涉農政策資金公開,切實做到知根知底、知源知流、知己知彼,給老百姓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路志強説。

  懲防並舉,形成長傚法律監督機制

  據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統計,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726件1311人,有力地震懾了犯罪。同時,對尚未構成犯罪的及時進行約談,開展警示提醒、訓誡督導、責令糾錯581人次。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繼明對記者説:“對涉農職務犯罪過去更注重‘打’,預防的力度卻不夠;現在在打擊力度不減、規模不縮的情況下,加強預防防患未然,這也是來自群眾的呼籲與建議。”

  為了讓農民群眾敢用、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幫助農村基層幹部提高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兩年來,甘肅檢察機關預防部門的幹警共深入農村開展法律宣講4075場、警示教育3124次,發放資料近70萬冊,提供法律諮詢和司法幫助2964次。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制度缺陷和管理疏漏,向涉農部門、鄉鎮、村級組織提出預防建議670件,幫助整章建制799項。

  此外,檢察機關還通過下鄉進村實地調研,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為群眾排憂解難,共調處涉農矛盾糾紛1152件,有力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

  “關鍵是要構建查辦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長效機制,加強與扶貧部門的協調聯動,建立健全資訊共用和通報機制,用科技和制度保障扶貧惠農資金在陽光下運作。”路志強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