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要辦好 亟待更“精準”
- 發佈時間:2016-03-28 08:29: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鄉村旅遊扶貧啟動時間不長,成效卓著,但也存在扶貧措施不夠精準的問題。
不精準首要表現為扶富難扶貧。當前,全國各地發展的鄉村旅遊,多為當地群眾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開展接待服務,或出售自家農副土特産品。由於開辦農家樂、鄉村旅館,開展接待服務,需要不菲的前期投入,能夠率先開展這些項目的往往是貧困村裏的能人、大戶。目前的鄉村旅遊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這些項目,政策的紅利自然由這部分能人、大戶享受了。多數貧困群眾由於缺乏參與發展的實力和技能,只能通過打工或參與土地流轉獲得較低的收益。
其次是“景區不帶村”。我國現有的1392個5A級和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中,超過800個分佈在中西部地區。約3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位於景區周邊,佔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村近四分之一。去年被列入鄉村旅遊試點的560個貧困村,有半數以上在成熟景區周邊。有的景區開發中比較注意帶動貧困村的發展,但仍有許多景區對帶動周邊貧困村的開發以及讓貧困戶受益缺乏針對性的措施。總體上看,“吸金”景區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效果並不理想。
三是缺乏精準監測。旅遊扶貧的統計監測制度尚未建立,到底幹了多少事,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説不準確。特別是貧困村、貧困戶得到多少好處,帶動增收多少,脫貧多少,沒有令人信服的數字。
鄉村旅遊是化窮鄉僻壤為金山銀山的大好事,好事要辦好,亟待在精準上進一步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