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韓影視進入資本與市場的深度合作期

  • 發佈時間:2016-03-26 08:55: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專電(記者段菁菁)一部熱播韓劇《太陽的後裔》在其本土創下最高收視紀錄的同時,也在中國贏得很高收視熱度。作為首部整體拍完送審後在中韓兩國同步播出的電視劇,其背後“攪動風雲”的中方資本也浮出水面。

  民營影視公司華策影視是《太陽的後裔》製作方南韓N.E.W.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也是該劇中國獨播平臺愛奇藝網站的合作方。華策影視總裁趙依芳坦言,選擇與N.E.W.的合作是基於其在南韓電影業十分傲人的業績和舉足輕重的份額。

  “N.E.W.在南韓是一直擁有‘電影最高收益率’之稱的實力公司,而《太陽的後裔》從製作到推廣、播映到周邊衍生品都有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每一步都有週密考量。”趙依芳説。

  愛奇藝則更深入地參與到了該劇的策劃之中。“早在製作前期,愛奇藝就根據韓方提交的項目大綱上的主創陣容迅速確認了合作。製片方也充分考慮了中國市場的接受程度,演員陣容中宋慧喬、宋仲基都是中國觀眾熟知的南韓明星,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愛奇藝版權製作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説。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模式的成功,可能為中韓影視産業合作帶來新思路。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韓與香港邵氏合作的《異國情緣》《天地有情》等片,就以古老的人力交換、取景地置換方式取得了初步聯繫。新世紀後,以《飛天舞》為代表的提供人員、取景地、資金合作模式,成為延續至今的“合拍模式”。

  華策影視戰略投資部相關負責人分析,相比較好萊塢,中韓同屬儒家與漢字文化圈,文化與情理更加相通,合作交流具有天然和更加穩固的基石。南韓近年涌現出大量頂尖的專業人才、先進技術與前瞻理念,恰是現階段中國業界所亟需的。對於南韓來説,中國也是最首選的海外目標市場。

  在不久前舉辦的2016中韓電影論壇上,曾執導過《奶奶強盜團》的南韓導演姜孝鎮將中韓影視合作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演員輸出和相互取景為主;第二階段技術合作開始成為中韓合拍的主流;第三階段輸出創意、模式和劇本;而第四階段,中韓影視將進入真正的資本和市場的深度合作。

  “相比於以前需要作品説話的人才交流,中國資本的介入已經開始表現出來。”曾擔任中韓合拍片《義士安重根》製片人的李宏瑞表示,在過去兩三年內,越來越多的中國影視公司和網際網路巨頭,正試圖通過投資、入股南韓影視娛樂公司,全程介入南韓文化産品的産業鏈。

  南韓各大娛樂巨頭的背後都閃動著來自中國資本的身影。3月15日、24日,華誼兄弟分別將“橄欖枝”投向以藝人經紀事務見長的SIM和曾推出過《來自星星的你》的HB娛樂兩家南韓公司,共斥資4億多元人民幣。

  此前,蘇寧環球分別以3100萬美元和2900萬美元,投資南韓Redrover公司和FNC公司;華誼嘉信公以自有資金214.5億韓元獲得SIGNAL12.62%的股權,並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DMG娛樂傳媒、萬達、搜狐等在內的中國公司也紛紛投資南韓娛樂公司,投資金額均在1000萬美元以上,合作涉及電影、電視劇、音樂劇、演出、藝人培訓、演員經紀等業務。

  這種深度合作同時得益於2014年《中韓電影合拍協議》正式簽署,各方信號都非常明晰地促進兩國電影業更加大踏步式的合作。“政策的鼓勵和大環境成熟讓我們對N.E.W.的股權投資非常精確對接中韓合拍最黃金的風口。”趙依芳説。

  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中韓合作的模式仍在經歷“水土不服”。中韓觀眾的文化、口味有相應的差別,中韓之間在工業體系、原創能力上也存在差距。在過去的中韓合拍片中,往往國內票房強,國外票房慘敗。

  為此,雙方在為改善這種“水土不服”做出更多探索。今年釜山電影節期間,華策影視在啟動三部中韓合拍大IP的同時,也宣佈繼續引入“雙生版”製作的核心概念。這意味著一個IP同時製作中韓兩個版本,最終達到在兩國同時上映的放大效果。

  趙依芳表示,“雙生版”操作能更好實現差異化市場的接地氣定制感,減少合拍片常見的水土不服。“有效打通兩國頭部主創製作資源,並撬動兩國粉絲市場的協同與放大效應,是眼下中韓合作的一種十分前瞻且有利的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