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賦予水墨藝術現代生命

  • 發佈時間:2016-03-25 01:00: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利用傳統的水墨及和紙,運用西方現代抽象繪畫的表現手法,繼而跳出“山水”“花鳥”等水墨畫的窠臼,讓傳統的東亞水墨藝術融貫東西走向世界,這是日本後物派藝術領軍人物、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保科豐巳賦予傳統水墨藝術的現代生命。

  保科稱自己是最不願意被稱為水墨畫家的水墨畫家。

  談及原因,他説,社會對水墨藝術的普遍認識幾乎完全落入了“山水”和“花鳥”的窠臼中。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這種僵化的認知制約了水墨藝術的發展,也難以讓水墨藝術衝破東亞地理界線,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除了在美術館中收藏的古代水墨作品,普通西方人很難評判東方水墨藝術的好壞。這是因為西方油畫和東方水墨畫的鑒賞方法完全不同。雖然新的水墨藝術逐漸被西方接受,但是如何讓西方更好理解東方水墨藝術仍是一個難題,”保科説。

  保科把自己定位為“墨的現代表現者”或是“用墨進行創作的現代畫家”。

  保科的水墨作品吸收了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中後期印象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及中國經典水墨畫和中國書法的傳統,試圖展現墨與紙的相互滲透關係以及和繪畫主體之間的空間聯繫。這些作品在賦予水墨藝術現代性的同時,還充分展示了日本藝術家獨特的思維方式。

  在保科看來,遵循傳統與追求前衛、超前和回歸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脈相通的。

  他説,藝術創作首先要溫故,而後再知新創新,二者相輔相成。所謂溫故,就是要深入了解、學習和體驗過去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和創作狀態。而知新創新,則是要在創作時展現當代藝術家的思想,但最重要的就是“拋棄”過去藝術家的條條框框。

  保科早期的作品受到了上世紀70年代日本藝術界追求“避免人為加工的真實性”的“物派”藝術思維的影響。早在80年代,他利用和紙、墨和木頭三種傳統材料創作了一系列前衛的裝置藝術,受到西方藝術界的關注。但作為後物派代表性人物,保科不僅回歸了架上繪畫,同時還開始質疑“物派”追求的“真實性”,認為親眼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保科在採訪中特別強調,作為藝術家一定要有寬闊的視野,只有把各種學科都吸收為創作的靈感來源,才能不斷地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他以達·芬奇為例説,眾所週知,達·芬奇精通多門學科,比如工程學、天文學、幾何學甚至解剖學,而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而保科的水墨作品中不僅包含了歷史學、民俗學、佛學和日本庭園藝術等多種元素,甚至還加入了分子物理學元素。

  目前,保科正在嘗試在布面上表現水墨藝術。

  有別於水墨在紙面上自然滲透産生藝術效果,水墨在布面上很難産生理想的效果,需要長時間的探索才有可能成功。他説,現在的嘗試非常困難,總是失敗,這些問題外人又都無法幫助解決,這也註定了藝術是孤獨的,藝術家也是孤獨的。“考慮得太多,就很難創作出好作品”。

  談起和中國的藝術交流,保科説他與中國的交流已經有20年了,十多年前他就開始關注中國的水墨畫創新。

  他説,現在中國致力於現代水墨藝術的藝術家越來越多,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畫家。他同時認為,目前中國大多數水墨畫家還停留于對古代大家的模倣,作品大多難以超越古代精品。他認為中國水墨畫界還在進行“什麼是水墨”的思考。

  保科計劃今年秋季在中國的南京和上海舉辦畫展。屆時中國觀眾或可欣賞到保科一幅13米長的水墨屏風巨作。保科告訴記者,他希望繼續和中國藝術界開展學術和創作交流活動,為日中兩國的藝術交往作出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