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人海淘藝術品交易頻密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00:0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一件藝術品100萬元買回來,要運回國內,就要交十幾萬元關稅,成本很高,相對其他國家的同類稅收,中國的確實高很多。”日前,廣東一位藝術品資深收藏家告訴記者,她和身邊的一些朋友,經常會在境外海淘精品藝術品,由於入境關稅太高,阻礙了這些精美藝術品、文物回流到國內。

  記者獲悉,最近,關於“進口古物及藝術品稅率高”的討論在業內再度展開。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提交的提案中,其中一份就提到“我國對於進口古物及藝術品的各種稅率偏高,不利於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及藝術品回歸。”早前,在上海舉辦的“一帶一路”中國藝術品自由貿易高端論壇,與會專家們也呼籲,中國應儘快調整政策促進海外文物回流。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實習生 肖茜

  現狀??我國藝術品進口被指稅收高、成本大

  3月16日,深圳海關對外通報稱,該關在皇崗口岸旅檢小車道查獲4件精美的銅鎏金佛雕,經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鑒定,這4件佛雕全部為15世紀-17世紀的文物。它們分別為“銅鎏金釋迦摩尼佛像”、“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銅鎏金文殊菩薩像”、“銅鎏金蓮花生像”。經調查,當事旅客是一名內地旅客,這些佛雕是其在美國的時候經過拍賣購得,耗資逾千萬元。目前,該案已移交海關緝私部門進一步處理。

  深圳海關提醒,如果攜帶文物進境,必須主動向海關申報並按照貨物進口辦理相關的報關手續。“像本案這種境外拍賣拍得的物品,還應提供原始交易憑證、發票、交易記錄等,在入境時主動向海關出示,並辦理相關手續。”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案件,可能是當事人不懂報關程式而造成的,也或者是因為進境關稅成本高,使其鋌而走險。

  記者獲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較大的藝術品交易國家,但藝術品産業的外貿依存度僅為10%,每年藝術品進口只有不到70億元規模,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正是藝術品進口關稅過高。

  據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稱,按國家《稅則》規定,超過100年的古物應繳納17%的進口增值稅,而100年以內的現當代藝術品除繳納17%的進口增值稅外,還應繳納8%-14%不等的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和進口關稅兩項相加,遠遠高於國外發達國家的藝術品進境稅率。

  “2007年,國家稅務部門第一次將文物藝術品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並與奢侈品放到一類中,規定:對於進口的文物藝術品將收取12%的關稅。2012年對關稅稅率作出調整,降到6%。此外還要對進口文物藝術品收取17%的增值稅。”拍賣行業專家季濤指出,目前,根據新規定,超過100年的文物可以免收關稅,但仍要徵收17%的增值稅。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向媒體表示,目前在內地,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與奢侈品同列,進口時需申報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在實際交易中,藝術品還要承擔消費稅、營業稅等多種稅費,即使採用6%的進口稅率,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往往也接近30%,高額的稅率嚇退了不少期望文物回流的藏家。

  “許多文物收藏家在海外購買了文物藝術品,都不願意帶回境內,而採取放在香港的保險箱裏或境內的保稅區裏保管,以規避交納高額關稅和增值稅。”上述人士如是説。

  據業內人士稱,國內多位大收藏家在海外拍賣場買回來的文物,都不能直接進境,很多或者仍放在境外存放,或者放在自貿區內,待需要把玩或展覽時,再從自貿區或境外臨時借出來,很不方便。

  專家??降低海外藝術品進口成本 吸引更多文物回家

  據了解,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內地文物收藏理念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中國收藏家在海外購買藝術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海外藝術品回流到國內拍賣市場供藏家們選擇。

  萬捷援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數據稱,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餘年間,我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數量達164萬件,加之民間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可能超過1000萬件。

  “很多回流文物具備真品含量高、精品多、新鮮感強、價位彈性大等優勢,從而吸引各界收藏人士到內地拍賣會上舉牌競買。”季濤稱,當年因為各種原因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又大量回流到中國內地拍賣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時,北京幾大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拍賣品中,回流文物藝術品已經佔到總拍品數的25%以上,回流文物受到收藏者的青睞。

  記者發現,這幾年,國內很多藏家開始走出去,在世界各大大小小的拍賣場上均可看到中國藏家的身影,不少世界拍賣場上最引人矚目的拍品均為中國藏家拍賣,如去年,阿米地奧·莫迪裏阿尼的《側臥的裸女》為劉益謙所得。在美國《ARTnews》雜誌公佈的2015年“頂級藏家200強(200 Top Collectors)”名單中,王健林王中軍、楊濱、喬志兵、王薇與劉益謙、余德耀、劉德浩、陳泰銘等中國收藏家入圍,這些中國大藏家們已是倫敦、紐約以及中國香港等境外大拍賣場上的常客。

  “文物回流代表著對文化的重視。目前,靠國家追索文物的渠道較為艱難,數量有限;而通過文物經濟杠桿促進回流無疑是最有效的辦法。”萬捷委員建議,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商務部等相關部門,深入調研,依據文化藝術品不同於工農業産品的特殊屬性,從促進文化産業發展、創造文化産業良好國際競爭條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等層面出發,研究制定合理的回流文物藝術品進境稅率,並制定明確的鑒定、評估和徵稅程式。為我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我國流失文物的回流打開國門。

  據悉,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南韓、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地區對藝術品均實施零關稅,即便是徵收的國家,稅率也很低,比如摩洛哥王國的關稅僅徵收1.25%。對於文物藝術品進境環節的增值稅,英國僅徵收5%,德國僅徵收9.5%,其優惠稅率為7%。

  萬捷委員認為,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零關稅和低關稅相比,境內企業的納稅壓力非常大,這造成國內企業在國際上進行業務拓展時較為受限,處於高度的不平等地位。同時,也導致國內相關企業委託其他稅收政策相對寬鬆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交易,如紐約和中國香港地區。國內拍賣企業及其他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不得不陸續向海外轉移,以減輕高額的進境稅負壓力。

  上述人士還提供一組數據説明高進口稅對國家稅收也是損失。“據對3家由境內移師香港的拍賣企業進行統計,其2015年在港拍賣成交額達26億元,這也意味著內地流失稅收超過1億元。這對我國文物和藝術品的市場及稅收來説,是雙重損失。”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際上,許多國家為鼓勵文物藝術品在本國留存、促進本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均實現進出口文物零關稅。在文物回流政策落實層面上,政府還需要考慮更多的細節,更多具體細則。

  ■觀點

  海淘文物藝術品難度增加

  “海外藝術品現在也出現貨源緊張、假貨增加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國人境外海淘藝術品的增多,目前在海外藝術品市場出現一些問題,“海淘”難度增加。

  據季濤介紹,隨著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公開透明度的增加,海外人士對於中國境內外文物的價格差已經十分清楚,因此,他們逐漸調高了心理出售價位,從而使得海淘文物回流國內的難度也相應加大了。而且,隨著去海外淘寶的人越來越多,散落于海外民間的寶物日趨減少,可提供的中國文物資源也更加緊缺。

  據了解,海外收藏家的收藏週期一般比較長,常在幾十年以上,短時間的大幅回流導致了供不應求,到海外的大量“捕撈”面臨資源的枯竭。尤其當近年來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處在調整下滑期,價格的下跌,價差的減小,也造成文物從海外回流受到阻礙。

  “近些年,從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中不乏珍貴精品,也出現平庸藏品和贗品。”季濤指出,內地的文物造假作偽目前已蔓延到了海外,大量贗品形成“出口轉內銷”現象,這些假貨大多是中國內地製造,然後通過各種渠道散佈到海外,因而,海外的古董店和民間藏家手裏出現越來越多的贗品。

  進口藝術品和文物回流的難點,關稅高、成本大是其中“攔路虎”之一,許多文物收藏家在海外購買了文物藝術品,都不願意帶回到境內,而採取放在香港的保險箱裏或境內的保稅區裏保管,以規避交納高額關稅和增值稅。

  此外,現在收藏家們去海外“淘”藝術品,還遇到支付問題。過去,國人到境外購物可以直接通過信用卡“刷卡”支付,最大的支付額度甚至可以到每一筆1000萬元人民幣。2015年,中國政府開始對海外支付進行限制,有消息稱,政府還將進一步大幅下調外匯海外的支付額度。“如此一來,必然會嚴重影響到國人到海外購買中國文物的規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