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減乘除”裏的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22 10:29:5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件出口文化衫,一件來自羅家集”。這個國內不知名但外商一提就豎大拇指的羅家集,位於南昌市青山湖區,因為代工的圓領文化衫最便宜,30年前聲名鵲起。30年彈指而過,這一曾攪動世界針織代工市場的傳統産業基地,正通過“加減乘除”的革新,開啟供給側改革之路。

  從60萬件“減”到600件

  “量大、品質低,四塊拼攏就是一件衣。”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羅家集針織外貿起家的寫照。20年前這裡出口的文化衫佔全國的1/3,去年針織品産量達6.5億件,從業人數7萬人。

  當年星羅棋佈的家庭作坊,早已被由720戶企業組成的産業基地取代。只是當年成就羅家集的成本優勢不復存在,東南亞代工廠以更低的成本與這裡展開競爭。

  “我們在主動減單。”華君公司副總經理張東洪説,過去羅家集一個訂單動輒五六十萬件,少於五萬件不接。但前不久他就接了一個只有600件量的小單。“大單一件衣服賺個五六毛錢,小批量訂制賺的多得多。這還是其次,大訂單多了,我們擔心會把工人的手腳磨毛糙了,幹不好精細活。”

  安裝自動吊挂系統,同樣的活減少15%的用工;用鐳射替代人工裁剪,節約20%的布料……隨意走訪羅家集的幾家針織企業,無不通過技改做足了成本的“減法”。

  從純外貿到“加”入國內市場

  處在一個穿衣怕撞衫的個性消費時代,羅家集針織企業的一線生産組織形式改變了。以前華興公司全廠同時做一個款型,而現在,車間裏的工人被分成30多個生産組,每個組生産一個款式。

  華興公司總經理曾曉東説,公司過去只接外貿訂單,但去年內銷佔比達到35%,有些企業的內銷佔比超過一半。利潤偏低、外貿需求又萎縮,面對代工行業難以避免的傷痛,羅家集的針織企業大做內銷市場的“加”法已是普遍行動。

  用不了多久,羅家集的文化衫就要和爆米花搶生意了,申瑞公司瞄上了喜歡動漫的影迷。公司總經理黃建榮介紹,申瑞買下侏羅紀形象的生産許可,由國內一家電影公司提供影院外場地,專門銷售侏羅紀文化衫。“以後我賣的不是衣服,而是文化啦!”

  代工到品牌的“乘”際效應

  “出廠價3美元的衣服,貼牌後價格翻七八倍。”萬素麗是羅家集的元老級企業家。為國外代工20年後,她註冊了自己的刺繡商標“鳳儀天下”,3年時間為這4個字砸進4000萬元,這對年産值6000萬元的企業來説幾乎叫“瘋狂”。

  這個立志把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推向世界的女人,在代工過程中觸摸到了品牌的“乘”際效應。“20年前我接單繡星巴克的標誌,後來才知道那叫星巴克啊。繡一個星巴克才賺五毛錢,我得繡多少個星巴克,才喝得起一杯星巴克!”如今,上千元一件的“鳳儀天下”手工刺繡旗袍在電商平臺頗受關注,有的成為國際友賓的行頭。

  以萬素麗為代表,羅家集正由簡單的外貿貼牌向打造自有名牌蛻變,但艱辛一言難盡。去年底至今,萬素麗因為資金緊張退掉了90%的刺繡訂單,大嗓門的她深為遺憾地説:“我的實力撐不起我的夢想。”

  “除”去銷售中間環節

  從美國買來設計註冊商標生産,國外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選購。同樣是把産品賣到美國,但張東洪這次把衣服直接賣給了消費者而不是外貿商。“省去中間環節,一件衣服的附加值提高了50%。”

  可是萬斯公司的車勇就沒這麼幸運。由於銷售渠道不暢,他的自有品牌衣服壓庫200萬元。車勇説:“製造是我們的強項,但缺銷售的組織和整合。”

  在車勇看來,升級版的羅家集仍然面臨“除”的困惑。“這麼多企業從零開始各做各的銷售渠道,重復投入不説,還不一定成功。不如把大家組織起來,共同打造一個像優衣庫這樣的快銷平臺。”

  政府也在發力。覆蓋華中的針紡面輔料市場已經竣工,包括設計師工作室和時尚發佈平臺的針織創意産業園也已開工。不久,車勇他們就不用再各自跑到沿海去採購原料了,也將就近獲得設計支撐和銷售推介。

  一件文化衫的“加減乘除”,透視的是走過30年的羅家集的蝶變新生。

供給側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友化工 8.78 1.97%
2 陜西煤業 7.84 1.69%
3 雲鋁股份 7.79 1.56%
4 保利地産 13.64 1.26%
5 方大特鋼 16.62 1.03%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ST鄭煤 5.39 -3.40%
2 三鋼閩光 18.58 -2.67%
3 德美化工 6.87 -2.14%
4 首鋼股份 4.86 -1.62%
5 恒源煤電 8.41 -1.5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