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變金山,誰還舍得走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31:27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鄧俐實習生王蓁
重慶市武隆縣鴨江鎮顯靈村村民劉剛終於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陽春三月正是春耕農忙時,但劉剛每天忙而不亂,“多虧了這幾年的産業帶動,我們才實現了增收,日子也越過越好”。
“産業扶貧是全縣扶貧工作的強有力支撐。”武隆縣副縣長何林介紹,近年來,武隆縣精準施策推進産業扶貧,啟動農業與扶貧示範基地精品線路建設,推動産業規劃、産業鏈建設、産業扶持、技術培訓、電商平臺建設等到村到戶,為扶貧攻堅提供産業支撐。
這樣的産業幫扶是如何實現“一箭雙雕”,讓群眾和企業都得到實惠的呢?記者走進武隆縣一探究竟。
荒山坡變立體茶園:同一塊地農民收入三份錢
白馬鎮豹岩村人少地廣,土地貧瘠,貧困的帽子真的甩不掉嗎?
武隆縣委縣政府在沉思: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有老茶山資源,這些就是發展的本錢,為何不能發展茶産業,讓山坡重放光彩呢?
窮則思變。縣裏引進了以加工茶葉為主的龍頭企業冠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培育新苗,栽種茶樹,改造低效老茶山。兩三年時間,茶園面積擴展到了6400畝,實現茶産業全覆蓋,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茶海景觀。
“沒想到原來的荒山坡也變成了層層疊疊的茶園,漂亮!”村民張明生本打算舉家搬遷到白馬鎮,但看著漫山遍野的茶海,卻再也捨不得走了。
“現在茶山就是金山,地還是那塊地,但卻能在地裏收入三份錢。”張明生説,土地流轉了10多畝,400元/畝/年,能收入4000多元;自己在茶園做日常茶園管護工作,能掙到80元/天的工錢;採茶季節,上山採茶每天最少可收入100元,一年三季又能收入7000多元。
腰包鼓了,心裏美了。張明生還積極響應號召,開辦了農家樂。“青瓦白墻配現代衛浴,外加‘免費贈送’的清新空氣和如畫景色,出門不帶泥,晴天不沾灰,能不吸引遊客嗎?”張明生説,夏天2個月就收入近10萬元,“跟著産業大步走,增收脫貧不是夢”。
傳統産業靠企業提升品牌:不起眼的老鹹菜成功“逆襲”
挨著茶園的村民可以“靠山吃山”增收脫貧,但遠離茶園、基礎條件落後地區的農民又該如何發展産業?
“農業産業發展必須因地制宜。”縣農委主任蔣斌説,對特色農業産業要培育和扶持,傳統的産業要通過龍頭企業鞏固提升品牌,對農副産品進行深加工,提升價值。
鴨江鎮位於武隆縣西部,與榨菜之都涪陵區相鄰。鴨江鎮有多年種植青菜頭的歷史,但同樣的青菜頭,鴨江鎮卻沒沾上涪陵的光。零散種植的青菜頭一部分通過世代相傳的老手藝製成了老鹹菜,“隱藏”于家家戶戶的瓦缸中,而吃不完的就用來喂豬,甚至任其爛在地裏。
隨著重慶市藍群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不起眼的老鹹菜開始重煥生機。
“老鹹菜産業化,既是對傳統手藝的傳承,也能拉長産業鏈,提高青菜頭的附加值。”藍群公司總經理劉作會説,他們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免費發放菜種和肥料,帶動農民種植青菜頭,並按0.25元/斤保底收購。
傳統手藝製作、無其他成分添加,確保了品質安全,深受市場青睞。青菜頭的種植面積擴大了,基地從鴨江鎮擴散到周邊鄉鎮,從50畝擴展到1.2萬畝,價格從1元/斤賣到至少5元/斤,戶均增收2500元。
鴨江鎮因為老鹹菜“出名”了,而與鴨江老鹹菜一樣成功“逆襲”的還有天尺坪的茶葉。
由於天尺坪茶園在1300米以上山坡地帶,方圓40公里無任何工業污染,採用農家肥,確保了茶葉無污染。冠恒農業公司按照無公害有機食品標準生産,並借助福建茶葉加工的技術優勢進行生産。
“曾經,這裡的茶葉只有兩種做法,一是傳統炒製成茶葉泡水喝,二是做成油茶上餐桌。而現在‘仙女紅’高山有機紅茶的價格已從原來的幾元一斤上漲到幾百上千元。”冠恒公司總經理施信煌説,現在的‘仙女紅’已經“飄”到了全國各地。
産業強大了農民才能得實惠:企業名利雙收蓄勢成長
與劉作會一起走在老鹹菜的生産加工車間,記者看到,原料篩選、清洗、切分壓榨、拌料裝袋、真空包裝、殺菌裝箱等各車間的工人都在有條不紊地作業。
“實施産業扶貧不僅幫助群眾增收,也讓企業得到了發展機會。”劉作會説,有一年,從村裏收來的300噸青菜頭在風乾這個環節中,因廠房濕氣過重而霉爛,當年的投入全部打水漂。就在劉作會一籌莫展時,武隆縣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貸款項目開始實施,劉作會獲得政府貼息20萬元創業貸款,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他們帶動農民持續擴大種植規模,並承諾全部保底價回購。
老鹹菜産業越走越穩,企業越做越大,“鴨江老鹹菜”成了全縣響噹噹的名牌。
“2016年實現了開門紅。”劉作會打開微信,讓記者看頭幾個月的訂單:重慶正裏元科貿有限公司3500袋、人民通惠商城16000袋……
“老鹹菜産業的發展,解決了大部分留守人群的增收難問題;産業發展越好,企業的成長壯大也越快,這是相輔相成的。”武隆縣農委副主任樊國昌説,大力培育發展蔬菜産業,5萬畝青菜頭讓3萬多人走上了脫貧路。
正在工廠作業的女工龔世艾是鴨江鎮青峰村村民,在廠裏一幹就是10年,現在已是企業的技術骨幹。她説,廠裏的40多位工人都和自己一樣,家裏種有青菜頭,自己則在廠裏打工,“希望企業發展好了,我們的日子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