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慶扶貧攻堅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5-11-16 10:31: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大幕已經開啟,各區縣工商聯用扎紮實實的工作舉措確保了任務落實不打折、不變形、不走樣,已經取得初步實效。

  制度保障與機制完善

  雲陽縣工商聯將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工作的情況作為非公經濟人士政治安排推薦的重要依據和條件,動員組織250家工商聯會員企業組建40個扶貧幫扶團,分別聯繫40個有貧困村的鄉鎮(街道),確保162個貧困村均有1-2家企業幫扶。

  武隆縣工商聯將扶貧工作納入基層商會、非公經濟人士年度評優選先考核內容。

  黔江區工商聯堅持“五個到位”,確保扶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組織領導到位、宣傳發動到位、後勤保障到位、摸底排查情況精準到位、規劃目標到位。

  巫山縣工商聯制定兼職副主席(副會長)“三包一驗收”責任制(即工作隊包村、工作組包社、每名副主席<副會長>包一戶,確保按時驗收達標),並將此項工作作為班子年度履職考核內容,充分調動各鄉鎮商會、行業商會、副主席(副會長)的積極性,目前其負責的下莊村21戶貧困戶實現了戶戶有人包、戶戶有人管的全覆蓋。

  産業扶貧突出精準特色

  萬州區工商聯引導企業家參與“精準扶貧·産業對接”活動,其中熊家村初步擬定將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甲魚和土雞、種植青脆李等特色産業。

  黔江區工商聯注重發揮區域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産業。

  豐都縣工商聯幫助貧困村引進企業,投資5000萬元興辦集釀酒、養殖、種植于一體的迴圈綠色經濟項目,目前前期論證已結束,現處於立項階段,明年6月30日前將正式投産。武隆縣工商聯組織12家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助推29貧困村脫貧,同時保證基地員工出技術人員外,全部聘請貧困戶為員工幫助增收,即將有9家企業到17個貧困村投資鄉村旅遊助推脫貧,8名副會長單位參與8個貧困村開展産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工作。

  開縣工商聯組織154家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萬企幫萬村”活動,向全縣135個市級貧困村捐款1150萬元,發展特色産業,幫助貧困戶由“輸血式”扶貧轉換為“造血式”扶貧。

  雲陽縣工商聯動員民營企業幫助貧困村發展特色産業,以“公司+農戶”方式形成産銷訂單,保護價收購;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實行一村一品、集約經營;以“企業股份合作”的方式,貧困戶將土地、山林、政策資源作為資本入股企業,保底分紅;指導和扶持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鄉村旅遊、家庭農(林)場、電子商務,創辦小微企業。

  巫山縣工商聯創新扶貧工作模式,樺銳農業公司投資5000萬元,與建平鄉春曉村共同開展村企共建,合作開發“旅遊扶貧示範園”建設,直接幫扶貧困戶56戶。

  石柱縣工商聯以金田農業集團為代表,投資1億元以上到西沱鎮開展生態農業開發,形成産業鏈,進一步提升了農産品附加值,帶動貧困村整體脫貧的産業幫扶措施;引進1-2家民營企業進駐貧困村,通過建立電商平臺和直接採購、代銷農副産品等形式,幫助結對村拓展銷售市場,帶動農戶增收脫貧;引導進村民營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充分利用本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為貧困戶提供50個以上就業崗位,並解決就業人員社保等福利。

  秀山縣工商聯按照“一戶一業,一村一品”目標,與聯繫村簽訂脫貧致富責任書,幫助制定産業脫貧方案,通過“公司+農戶”等方式,公司免費提供種苗、技術、保證回收産品,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特色生態加工業、特色休閒旅遊業等。

  酉陽自治縣工商聯在板溪商會進行試點示範,全力抓好特色優勢産業;承包荒山、荒坡,發展種植業;其磚廠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月平均3000元的就近務工崗位,還通過招工、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涪陵區工商聯動員區內80個農業龍頭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2.7億余元,幫扶貧困村發展特色農業産業。

  潼南區工商聯會同區農委開展重點農龍企業幫扶貧困村活動,全區102個重點龍頭企業與50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各龍頭企業結合實施“百村百園”、“一村一品”工程,帶動貧困村發展1-2個適合當地的效益農業主導産業;採取流轉或託管、代種代養等多種形式,高效利用貧困農戶土地發展産業;領辦股份合作社發展産業,貧困農戶土地入股或以土地折資入股,實行保底按股分紅,享受産業扶貧專項資金扶持政策。

  南川區工商聯牽頭對口扶貧鄉鎮引進“一個”産業,即對本轄區民營企業進行招商引資,完成對扶貧村的投資興業,解決駐地農民生産生活所需,目前已完成對扶貧村農林牧和鄉村旅遊結合的産業項目一個,一期流轉土地300畝,投入資金200多萬元,預計明年流轉土地500畝,解決就近農民務工60人。

  忠縣工商聯針對東風村無産業支撐現狀,積極與縣內民營企業進行溝通,已達成重慶源源龍脈食品有限公司在東風村協議栽種面積100畝的黑花生項目,將直接給貧困村帶來10余萬元收入;同時積極與忠州酒業、將軍酒業等企業溝通,初步達成栽種200-300畝高産高粱的種植項目。

  對口幫扶措施有力

  萬州區工商聯組織企業家開展了“扶貧攻堅·走進貧困村”活動、“城鄉支部手拉手”活動,結對幫扶走馬鎮熊家村,建立幹部職工與熊家村貧困戶“一對一”幫扶機制。

  黔江區工商與安山村實行“一對一”對接;同時統籌協調破解制約精準扶貧工作的資金瓶頸,由區級領導負責、相關部門牽頭、民營企業參與的形式,組建了六大幫扶集團,共捐贈幫扶資金130萬元,用於支援所聯繫街道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組織未進入幫扶集團的企業,開展對口幫扶,從事農資經營的企業,從農用物資上支援農業産業化發展,實現增收目標;從事種養殖的企業,結合幫扶對象的需求,實行種源配置支援。城口縣工商聯制定了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非公經濟助推扶貧攻堅動員會議,發出了《積極參與社會扶貧事業倡議書》,現已有30戶企業對30戶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對接幫扶,全縣非公企業及非公經濟人士為貧困戶捐資捐物約80余萬元。

  豐都縣工商聯幫助19戶貧困戶制定和完善了脫貧幫扶措施,實施《幫扶工作方案》,在基礎設施方面,幫助協調立項道路33.5公里,土地整治項目規劃1200萬元;在産業發展方面,引進了企業發展辣椒1500畝,目前已簽約;在社會事業方面,已組織工商聯屆別政協委員和機關職工已向該村捐資2.1萬元,發動家居建材商會民營企業家資助該村貧困大學生,組織豐都江北醫院到該村為貧困群眾開展義診活動;引導豐都重慶商會認建定點幫扶3個貧困村;發動民營企業家開展“一對一”結對貧困家庭活動,3個商會的副會長以上會員均落實結對了一戶以上貧困戶;發動民營醫院赴全縣95個貧困村為貧困人群開展義診。

  武隆縣工商聯實施了“1+1”“n+1”幫扶措施,即一個商會幫扶一個片區,一個活動小組幫扶一個貧困村,一名副主席、副會長幫扶一個貧困村,多名執委幫扶一個貧困村。

  開縣工商聯成立了以工商聯牽頭,11個縣級直管單位、縣以上的直管單位企業、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為成員單位的扶貧工作團,“一對一”精準扶貧;成立了18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為18個貧困村選派了“第一書記”;積極謀劃特色産業攻堅行動、基礎設施攻堅行動、民生事業攻堅行動、精準扶貧攻堅行動等“四大行動”。

  巫溪縣工商連線關職工按照“321”的原則,與高洞村11戶貧困戶結對幫扶,機關為幫扶村建卡貧困戶免費購買發放花椒樹苗3000株。

  秀山縣工商聯組織全縣59名非公經濟人士“兩代表一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縣工商聯幹部職工分別與聯繫村居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一對一”幫扶方案,堅決做到不脫貧不脫鉤;組織全縣300名非公經濟人士,採取“一對一”或“一對多”方式,分別確定一戶或多戶貧困戶作為幫扶對象,簽訂幫扶責任書。

  酉陽自治縣工商聯積極開展村企結對共建,鼓勵會員企業黨組織與貧困村社黨組織深入開展“城鄉支部手拉手”等活動,以“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等多種方式進行對接共建;針對一些貧困戶生活條件差、就學就醫難的實際情況,號召全縣非公經濟人士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籌集幫困資金。

  涪陵區工商聯配合落實企業結對幫扶責任制,74個幫扶企業每個捐贈資金不少於10萬元;落實幹部包戶責任制,每位處級幹部包兩戶、科級以下幹部包1戶,每個幹部幫扶資金不少於500元。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白勇特約記者宋建波整理,圖片攝影陳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