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桑巴”危機顯南美經濟困境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1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谷  漩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紐約時報》3月19日報道,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做出裁決,中止政府對前總統盧拉擔任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的任命。此前,巴西320多個城鎮掀起大規模的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的示威遊行。其後巴西國會正式開始研究彈劾羅塞夫。

  羅塞夫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蟬聯總統的女性,而前總統盧拉是其“政治導師”。那為何曾大受擁護的他們如今卻走投無路?究竟是什麼導致南美經濟一蹶不振?左翼政權陷入危機是否會使南美國家政治大洗牌?

  現實:“桑巴”滯脹 南美蕭條

  厄瓜多《商報》3月15日報道,巴西中央銀行最新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顯示,金融市場分析師再次下調巴西經濟增長預期,2016年該國經濟將衰退3.54%,比上周預測的衰退3.5%更差。

  隨著經濟持續蕭條,巴西的執政聯盟正面臨嚴峻挑戰。2015年底,巴西媒體揭露國有巴西石油公司存在嚴重貪腐問題,涉案金額高達40億美元,數十名執政聯盟官員涉案。這一案件被稱為“巴西歷史上最大貪腐案”。而本次對於前總統盧拉的裁決也正是因為牽扯此案。現任總統羅塞夫還因為涉嫌隱藏預算赤字規模面臨國會的彈劾。

  除了巴西,南美幾個大國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經濟蕭條。根據委內瑞拉央行公佈的最新統計,受原油價格下滑打擊,2015年委內瑞拉國內生産總值下降5.7%,經濟縮水和基本物資嚴重匱乏。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也高達40%,同時資本外逃猖獗、貿易不平衡也在擴大,國內物資短缺現象頻發。

  與此同時,自從去年底阿根廷大選開始,拉美左翼政權逐漸開始走下坡路,政治洗牌能否給南美帶來新轉變,恐怕並不樂觀。

  本質:錯過良機 左翼衰落

  事實上,縱觀這次的南美大蕭條,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很多新興經濟體正在面臨的挑戰——結構性改革。

  誠然,“外部經濟形勢的惡化對於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經濟結構極不完善的拉美國家來説是致命的打擊。但拉美大蕭條病根還是出在自己身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楊志敏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就巴西為例,現任左翼政權當政之初,正趕上國際大宗商品的繁榮期,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國家財政收入大增。這段時間,本應是拉美國家推動本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黃金期。然而政府錯誤地使大量的財政盈餘用於非常龐大且不斷擴張的社會再分配,雖減少了貧困,但這只是飲鴆止渴,卻錯過了重要的結構改革機遇期。

  儘管羅塞夫一上任便開展了一系列經濟、金融及財政體系改革,然而,由於國內政黨林立、政治環境複雜,全面改革觸及了各方利益,難度非常大。

  不僅如此,“屢禁不止的腐敗問題也成為拉美國家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在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南美過去十多年的左翼政治主導的局面正在改變。曾經“粉紅色”的南美似乎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出路:結構改革 大刀闊斧

  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就像大雪覆蓋下的腐葉,當雪化之後,一切便暴露無遺。

  經濟衰退勢必帶來政治動蕩。目前阿根廷左翼政權已經倒塌,而新總統馬克裏則考慮要將委內瑞拉踢出南方共同市場;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已經無力延續加勒比石油計劃;而如今巴西左翼政權也在面臨生死考驗。由此看來,過去十多年間,實際上由左翼主導的拉美一體化進程已到了生死關頭。

  楊志敏分析稱:“事實上,這些年民主已經在拉美紮下了根,政權的更替也是正常的。人民還是求變的。但很難保證政權的更替能夠馬上解決問題。”結構改革是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外部環境不能得到改善,真正的結構性改革也不能實現。

  無論是哪個政黨上臺,想要真正改變南美現在經濟衰退、政治危機的窘境,都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時,在政治和社會方面也要嚴懲腐敗,為經濟掃清重重障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