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産能合作之路怎麼走(市場觀察)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1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汪靈犀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帶一路”建設與國際産能合作是“十三五”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中資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如何配合國家政策,積極推動國際産能合作,實現互利雙贏?近日,由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和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共同在京主辦的“2016(第三屆)中國境外中資企業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及眾多具有海外實踐經驗的專家和中資企業代表,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合作不是轉移“過剩”

  為什麼國際産能合作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點領域?與會專家認為,主要考量就是,“一帶一路”中的“走出去”,不應當是能耗高、污染大的産業,而應是高鐵、能源、網際網路等這些與中國的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高新尖産業。這些高新尖産業能夠帶來豐厚的回報和廣泛的就業機會,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組成部分。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會長陳元對這一觀點非常認同。他在年會上表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國際産能合作,正在成為全球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國際産能合作不是過剩産能轉移,而是全面參與國際競爭,把中國最優質的産品和服務拿到國際市場上檢驗。

  對民營企業而言,國際産能合作也是一種贏在起跑線上的優質選擇。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燕國對此解釋説,並購、資本投資、産能合作都是民營企業很重要的“走出去”途徑,但並購和投資因為涉及較大的資本面,並不適合所有企業,因此,國際産能合作便成了更多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途徑。

  “走出去”營造協同效應

  為支援“一帶一路”中的國際産能合作,國家給予企業很多優惠政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支援。絲路基金監事會主席楊澤軍在年會上表示,實際上,絲路基金能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很多幫助。比如,受融資杠桿率的約束,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普遍存在債權較多、股權較少的問題,絲路基金可以通過股權投資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搭配,通過直接投項目,或者通過委託的方式進行投資,提高企業投資能力,加強對項目的掌控能力。

  “不過,政府還需充分尊重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認為,國際産能合作也必須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的市場運作原則。他打了個比方:“高檔公寓管得好,為什麼?服務好。筒子樓管不好,因為沒有服務。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也是,通過好的服務營造好的管理。”

  但充分競爭不是惡性競爭。楊澤軍補充道,海外的環境複雜多樣,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評估時要考慮國家整體戰略,不要搞惡性競爭,形成“一帶一路”的協同效應。

  多國搶搭中國“快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獲得不少歐洲、非洲和亞太國家的支援。俄羅斯聯邦駐華商務代表格魯傑夫就在年會上做起廣告,歡迎中國企業到俄開展項目合作。他説,目前交通運輸、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項目是俄羅斯最感興趣的合作領域,中俄雙方的合作正在推進。

  安哥拉也想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其投資局局長、國務秘書埃內斯托·曼努埃爾諾·加西亞向到場的境外中資企業介紹他們的招商項目,包括建築工程、供水供電、海洋經濟、旅遊業、運輸、交通、物流等。

  對阿拉伯國家,“一帶一路”的中阿合作怎麼搞?寧夏大學阿拉伯語學院院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分析,不可否認中阿合作有風險,但風險中也有機遇。中東在國際地緣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中東,除了伊朗、土耳其以外,絕大多數國家沒有工業,埃及也沒有工業,百廢待興,這個和中國有天然的對接和互補。

  伊拉克、巴基斯坦、衣索比亞等國家的代表也在年會上與來自80多個國家的境外中資企業、中資企業代表深入交流,現場一片火熱,這也是“一帶一路”全球熱的一個縮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