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連 命運與共——發展戰略對接催動瀾湄合作春潮
- 發佈時間:2016-03-21 20:31: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特稿:山水相連 命運與共——發展戰略對接催動瀾湄合作春潮
新華社記者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
在這一年中最具生氣的季節,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6國領導人,將齊聚中國美麗的海濱城市三亞,舉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
從2014年11月提出倡議迄今,僅一年多時間,瀾湄合作已舉行3次高官會、3次工作組會和一次外長會。在6國的精心培育下,瀾湄合作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抽芽吐綠,煥發出勃勃生機。
因水結緣 共謀發展
在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瀾滄江邊,攝影家許雲華近日散步時突然發現,此前長在岸邊的灌木叢已被江水淹沒,有的市民拎著鞋子、挽起褲腿,走在平日散步的路線上,江水已至腳踝。
去年年底以來,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遭受不同程度旱災,近期旱情進一步發展,嚴重影響沿岸各國民眾生産生活。為幫助下游國家應對旱情,中國決定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
補水需要開閘放水,於是出現了前文所描述的一幕,這也成為瀾湄國家開展跨境水資源合作的一個鮮活實例。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雲南3省區和緬老泰柬越5國,於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全長4880公里。瀾滄江-湄公河被譽為“東方多瑙河”,中國境內段稱瀾滄江,中國境外段稱湄公河。
一江連6國,瀾滄江-湄公河既是聯繫瀾湄6國的天然紐帶,也是沿岸民眾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孕育了瀾湄國家各具特色又相近相親的文化。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瀾湄6國在歷史上有著廣泛深厚的聯繫,當前,在區域一體化新形勢下,6國以合作促發展的意願越發強烈。雖然國情不同,但6國在工業化、基礎設施、産業結構升級、農業現代化等方面有共同的合作需求,有互補優勢。因此,在瀾湄機制框架下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可以説是順應潮流、順乎民意、勢在必行。
契合實際 潛力巨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邵文文曾獨自一人搭乘大巴從寮國首都萬象前往雲南昆明。談起這段經歷,他説:“沿途景色不錯,但單程需要兩天三夜,十分累人,未來有火車就好啦。”
邵文文的願望很快就能實現。去年12月2日,中老鐵路寮國段開工奠基儀式在萬象舉行,寮國國家主席朱馬利親自揮锨,為寮國史上這一最大規模基建項目填土奠基。按已經運作通車的同標準鐵路實際運作時速初步估算,未來從萬象搭乘火車到昆明可能仍然需要10個小時以上,但比起“兩天三夜”已經是巨大的跨越。
相隔一週,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在泰國大城府啟動。這是泰國首條標準軌復線鐵路,將全部使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中泰鐵路項目將與中老鐵路相連,實現中國與泰國鐵路的互聯互通。
互聯互通正是現階段瀾湄合作5個優先合作方向之一,另外4個合作方向包括産能合作、跨境經濟合作、水資源合作、農業和減貧合作。各方認為,瀾湄合作的5個優先合作方向契合地區發展實際,定位明確,且潛力巨大。
除邊境線、湄公河流域線、公路線和鐵路線的“四線”可實現互聯互通外,瀾湄國家空中航線也四通八達。未來人們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去旅遊,將有更多樣、更便捷的交通選擇,“瀾湄一日生活圈”不是夢想。
湄公河國家多處於工業化初期,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中國在基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鋼鐵、水泥、電力、交通、造船等方面擁有先進的工業裝備和充足産能,性價比高。中方可有針對性地與湄公河國家開展産能合作,幫助它們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推進工業化進程,前景廣闊。
中國投資建設的越南龍江工業園、寮國賽色塔工業開發區、泰國羅勇工業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等已成為瀾湄跨境經濟合作的示範項目。關於水資源合作,中國在防旱抗洪方面有大量經驗,可幫助他國建立完善的水利設施,達到蓄水和防洪的目的。
瀾湄6國都是農業國,6國已在農業種植、農産品貿易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中國的優質高産雜交稻、湄公河國家新鮮的熱帶水果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未來各國將重點開展農業合作,注重提升減貧能力。
多重意義 開放包容
斯瓦特是泰國智庫開泰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研究湄公河領域及東盟問題的專家。雖然是首席研究員,但他看上去非常年輕,文質彬彬。在曼谷開泰研究中心的三層會議室裏,斯瓦特對於瀾湄合作侃侃而談,語氣有些激動。
“瀾湄合作是該區域的第一個主動性合作計劃。有關各方在所有項目和合作中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全部6個國家來説,都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我認為,這種合作在未來將促成這些國家共同繁榮。”
正如斯瓦特所説,瀾湄合作是瀾滄江-湄公河全流域沿岸國家共同參與的合作機制,6國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合作規劃,這是創立該機制的重要意義之一。
這一機制由6個發展中國家組成,是探索和推進南南合作的有效平臺,有望成為南南合作的新典範,併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積極貢獻。
瀾湄合作的三大支柱與東盟共同體建設三大支柱完全契合,將有力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是中國-東盟合作的有益補充。
泰國法政大學比裏·帕儂榮國際學院教授楊保筠説,瀾湄機制如果落實得力,湄公河沿岸各國物流和經濟合作暢通帶來的實惠,也會輻射東南亞其他國家,從而對進一步加強中國-東盟關係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瀾湄合作重在務實,以項目為本,首次外長會期間各方已提出78個早期收穫項目。這一機制接地氣、順民意,將給各國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瀾湄合作進程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這一合作機制將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等既有次區域合作機制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並行發展,相輔相成。(執筆記者:劉穎;參與記者:傅雲威、李穎、李懷岩、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