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與“學術”是藝博會的雙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00:1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彭文斌: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廣外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州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

  春拍“戰鼓隆隆”,今年的藝術品市場由於股市的反彈也被業界寄予厚望。與拍賣行在二級市場上的連年調整有所不同的是,近年來國內的藝博會積極佈局,在局部市場出現大熱的現象。這是資本商業運作下出現的表面繁華,還是投資者和收藏者實際需求在藝博會平臺上的共振?今年的藝博會行業又會迎來哪些新氣象?日前,南方日報記者採訪到了一直在藝術最前線的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彭文斌先生。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藝博會大熱是市場需求的一種體現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目前國內的藝博會大熱現象?

  彭文斌:“藝博會熱”是一個全球現象,早在2000年初全球範圍內迸發出許多國際藝博會的時候,還一度有傳言認為藝博會將取代雙年展。這一兩年出現的“藝博會熱”的現象,正好説明瞭目前藝術市場的整個環境氣候較幾年前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是市場需求的一種體現。

  南方日報:國內藝博會扎堆,藝博會當前最需要做的是找準定位還是佔領銷售先機?

  彭文斌:我個人認為這兩點不僅不衝突,而且需要同步進行!有精準的定位才有良好的展現效果,有展現才有交易,有交易才能進一步支撐學術和定位。因此,這兩點是相互推動促進的。

  南方日報:我們知道藝博會的一大優點便是它體制化小、封閉性少,但是在藝博會成“氾濫”之勢的今天,是不是要重新思考藝博會的整體結構了?

  彭文斌:是的,中國畫廊正在逐步提升自身整體的策展理念、參展經驗,因此,原有的舊的展覽方式肯定行不通了。在未來的藝博會展覽空間中,我們需要營造更加有故事性、有思想性、有成交率的個性展示空間。比如,廣州藝博會策展人在藝博會大平臺的策展思維上,還會幫助參展機構進行專題性、當代性、實效性的“私人定制”模式的主題展覽,以此來讓參展的藝術機構找到精準的定位和買家訴求。

  南方日報:您認為就目前國內藝博會發展來説,這個行業到底是迎來了春天還是走向了冬天?

  彭文斌:中國以畫廊為主體的一級市場正在大規模興起,未來將逐步替代由“拍賣行”佔領了將近七成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藝博會的登場一方面是文化藝術普及的必然通路,同時也是市場需求所趨。當然,越是在這個時候,無論是新生藝博會還是老牌藝博會,皆要找準定位,這樣才能在“熱潮”中獲得發展。

  南方日報:從“春秋”到“秋季”乃至“四季”,國內藝博會的未來之路在何方?

  彭文斌:我認為目前藝博會發展的最大問題應該是自身定位還不夠清晰,這不僅對自身的發展不利,同樣也會影響到買家對於市場的判斷,最終難以長久。藝博會的未來會逐層走向細分,迎來清晰明確的定位。從國際藝術資産5%配置的慣例來看,中國的藝術市場消費需求近六萬個億,這麼龐大的市場體量,擁有一定數量的藝博會是需要的,但是過多的話就會影響品質。中國的藝博會市場還沒有像西方那樣成熟,關注度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藝博會追求的不是數量,而是應該提升品質。這中間存在曇花一現和優勝劣汰的生存現象。

  南方日報:在這樣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藝博會“熱”潮中,您認為這究竟是市場所趨還是秀場多於賣場?

  彭文斌:我們在和很多藝術機構交流的時候也得知他們每年都會選擇不少展會參展,可以説是奔波于各個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藝博會對畫廊和主辦方來説,肯定不是一個秀場,而是一場實打實賺取品牌和實際收益的交易。只有實現盈利,這些藝術機構才會願意跟著藝博會走。

  南方日報:不少參展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都是正式進入市場不久的,這些新生力量是否足以負荷如此頻繁舉辦的國內藝博會?

  彭文斌:我一直堅信,有展現才會有交易,有交易才有生存,這是每個藝術機構都要面臨的問題!不僅國內,國外的藝博會同樣很頻繁,這時候藝術機構需要做的是精準地做好一年的行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幾個藝術博覽會,參展貴精不貴多。

  南方日報:現在的收藏家們眼光可以説是越發挑剔,藝博會如何才能在留住這些藏家的同時,又吸引到新的藏家到來呢?

  彭文斌:這就是考驗策展水準的時候了。就廣州藝博會來説,參展作品類型豐富,我們在大而全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個體展位的策展工作,深度挖掘精緻化和展現國際視野,給予藏家一定舒適的現場體驗和購藏環境。藝博會意味著集中式的審美趣味,對於收藏家來説,不僅可以了解市場,取得比價資訊的好渠道,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相比單一藝術展更好的藝術體驗。因此我們在市場與學術方面的結合做了不少工作。其次,藝術和時尚的跨界一直是這兩年來藝博會常常被提到的一個話題,如果能使得整體佈局最終呈現出一個秀場和賣場的集合,相信新老藏家都比較喜歡這種方式。

  藝博會,學術與市場親密聯手才是立足的根本

  南方日報:那麼這一屆春季廣州藝博會會有什麼“新招”來回饋老藏家和吸引這些年輕的新藏家?

  彭文斌:新招年年有!這一屆藝博會我們在現場的互動體驗會逐步增強,設置互動體驗區,讓這些藏家能進一步體會藝術創作過程,有的甚至可以有機會自己動手,體會藝術之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將會和知名時尚機構一起,舉辦一場集時尚與藝術于一體的亞洲藝術之夜。我們相互利用自身的資源,在藝術和時尚兩大不同領域之間進行互聯,讓有藝術愛好,而又在不同圈子中生活的人們,能夠在這個圈子中找到共同的元素,並且通過他們的互相感染,推動潛在藏家的培養。

  南方日報:打開這兩天的微信朋友圈,香港巴塞爾藝博會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廣州藝博會、深圳城市藝博會、藝術廈門等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以至於許多人抱怨,這麼多藝博會集聚在同一時間段舉行,讓人有跑斷腿的感覺。作為主辦方來説,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才能讓高品質的畫廊來到自己的展會上“安營紮寨”?

  彭文斌:藝博會“撞車”,不僅廣州有,中國有,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大型藝博會時間衝突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然而,即使是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機構寧願冒著觀眾分流的風險,還是按著既定的時間舉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方便忠實粉絲們的觀展。對於任何一家畫廊來説,藝博會都是他們集中展示自身藝術水準、達成多方交流的重要平臺,其更加看重的是藝博會能夠吸引的專業觀眾以及有消費能力的買家團體。

  南方日報:藝博會在國內發展一直都很緩慢,但從去年開始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我們了解到廣州藝博會也有不少新形式,是麼?

  彭文斌:廣州藝博會一直在創新。回頭看每一年、每一屆的廣州藝博會你都會發現他們或多或少的都會在迎合市場等方面做了更加適合的改變。去年我們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大勢之下的發展,是南國第一個將藝術與網際網路與金融多方聯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藝術博覽會。今年5月份,我們在網際網路模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在移動端模式的開發和應用,從而提高參展機構品牌及藝術家作品的“核效應”曝光率和交易率。

  南方日報:最近在娛樂圈很流行一個詞語叫“粉絲經濟”,廣州藝博會多年來有沒有發展自己的“粉絲”?

  彭文斌:對於一個藝博會來説,其巨大的影響力,本身就是一個粉絲經濟,吸引住了關鍵優質客戶,就可以讓更多的畫廊集聚到你的周圍,産生更大的市場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處於不敗之地。實際上,對珠三角來説,“微”時代生活效應非常明顯,廣州藝博會實際上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眾多圈子中的一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