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報告顯示:中國長江經濟帶城市轉型各具特色
- 發佈時間:2016-03-19 16:39: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3月19日專電(記者陳愛平)研究機構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推進,各城市轉型各具特色。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長江經濟帶城市將通過更好的不同領域的合作,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管的綜合性研究諮詢機構——上海産業轉型發展研究院日前發佈《長江經濟帶轉型發展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通過對中國長江經濟帶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分析比較,得出了綜合指數及分項指數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上海以總指數56.29排名“長江經濟帶城市轉型發展指數”第一位,並有5個分項指標排名第一。據《201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年,上海在保持經濟增長較快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其中,第三産業增加值佔上海市生産總值的比重為67.8%,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另外,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增長4.5%,並佔上海市生産總值的比重為15.0%。
同時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不同城市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找到了各具特色的轉型突破口:蘇州、南京、武漢等城市,積極推動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寧波等浙江城市則通過培育改善轉型升級環境,借力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順利進行;黃山市、張家界市則發揮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上述城市也分別在城市功能、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分項指標上排名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體驗旅遊等新經濟、新業態,對推動長江經濟帶城市轉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産業轉型發展研究院經濟統計研究所所長柯蓉介紹,通過比較發現,長江經濟帶轉型顯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特徵:東部沿海沿江城市轉型指數總體高於中西部城市,中部城市高於西部城市。
在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鬱鴻勝看來,東中西部城市“梯度性”的表現,既是源於經濟帶上城市發展程度、經濟體量等各不相同的影響,同時也為城市合作模式提供了參考。
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在創新能力、産業結構、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總量佔比由2014年的41.6%提高到2020年的43%。在業內人士看來,長江經濟帶的城市之間,將通過加強合作實現這一目標。
“長江經濟帶三個城市群,都有自己不同的發展路徑和重點。例如,發展相對較快的長三角城市群應更注重‘制度合作’,在科技、環境、社會、城市公共治理等方面,全面展開制度性合作;而長江中游城市群應更側重‘佈局合作’,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成渝城市群則應更側重‘要素合作’。”鬱鴻勝説。
報告也指出,目前,長江經濟帶城市逐步形成了協調發展的格局,尤其是在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創新驅動政策密集、科技投入較大的長三角地區城市在轉型中的帶頭作用明顯,並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協同轉型。
《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方案》提出,平均居民消費水準由2014年的1.87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2.7萬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傑分析認為,居民購買力水準的提升與産業升級是互相促進的: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將轉向更注重生活品質的消費,包括境內外旅遊、醫療衛生、特色餐飲、高品質消費品等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需求側”的提升將更好地支撐經濟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