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降低體製成本是中國應對轉型的關鍵所在
- 發佈時間:2016-03-19 16:30: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為主題,圍繞“十三五時期”的改革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善對外開放佈局、創新驅動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論壇上表示,從中國的發展經驗看,有三類成本是無法依靠企業和微觀主體的努力來完成降成本任務的。
第一類是法定成本。周其仁指出,企業有很多開支是在市場競爭當中形成的,例如雇傭成本,這類成本是由市場競爭供求決定,但是還有一些成本是法律規定的,例如納稅、繳社保等。“面對稅收、社保繳付的增長,這類成本不是單個企業甚至所有企業能降低的,必須由立法機關、行政、政策制定方面來解決”。
第二類是讓市場主體對市場機會做反應所付出的成本。“醫改強調公共服務,讓人能看得起病的同時,還需要動員更多的醫療服務資源來增加供給。這就要求要有紮實的措施,讓人們願意學醫,讓人們願意從醫,讓人們願意增加醫療服務。不恰當的價格管制會使市場主體對市場機會做反應付出的成本增高,導致供不應求”。
第三類是市場主體對市場機會做出反應時,獲得關鍵要素的成本。“目前房地産強調降庫存,但僅靠貨幣政策去調房價是不能適應的,光有購買力,如果沒有土地相應的撥過來,就會出現尷尬局面。一邊是上漲的房價,一邊是大量土地未能充分合理利用,閒置的工業廠房能否轉變成住宅用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法規、行政控制來決定”。
周其仁表示,法定成本,法定的經營成本,對潛在機會作出反應的成本,以及獲得關鍵要素的成本,可以統稱為體制性成本。從中國發展的經驗來看,改革開放讓中國走到了世界前列,系統的、大規模的降低了體製成本。“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把這個成本曲線向下推,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會受到損害。系統降低體製成本是我們爭取走出經濟困境,應對轉型,爭取中國經濟更好未來一個關鍵所在”,周其仁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