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讓過度炒作傷害樓市健康

  • 發佈時間:2016-03-18 08:31:13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觀察

  34603套——3月17日21時30分,南京官網“網上房地産”顯示,南京可售商品住宅套數跌破3.5萬套,而這已是2015年以來當地樓市庫存的最低點,比業內默認的“4萬套”庫存平衡線低出5000余套。

  與此同時,蘇州住建局網站顯示,蘇州當地商品住宅可售套數只有21661套,按照當下蘇州樓市的賣房速度,這些住宅的出清週期已不足3個月。理論上,新房庫存量如果低於6個月,那麼,已屬於嚴重的供不應求。

  房子太搶手一個號賣三萬

  “金三銀四”是傳統的房地産銷售旺季,按照業內此前的估算,在這兩個月裏,南京約有1.7萬套新房涌市。然而,“金三”已經過半,當地新房的推售量卻並不盡如人意,記者粗略統計,3月前半個月上市的新房套數僅在1800套左右,而同期當地新房日認購量高則600余套,低則三四百套,這些上市量只可供銷售幾天時間。

  “金三”以來,蘇州新房上市的動靜也很有限,半個月來上市新房1200余套,對應旺盛的需求可謂“杯水車薪”。此前當地曾有統計稱,3月至少有50個住宅項目計劃開盤或加推,超6500套新房源入市,加推樓盤數環比增加35%,同比增加6%。但目前看來,如照上半個月的推房速度,全月新房供應量恐不足計劃上市量的三成。

  在三四線城市仍為高庫存發愁之際,南京蘇州樓市面臨的卻是庫存難以為繼的缺房“焦慮”,在一些樓盤的開盤現場,供需比達到了1:2甚至1:3、1:5的境地,“一房難求”的恐慌情緒四處蔓延。

  多位購房人告訴記者,不得不四處托關係買房。但多家樓盤宣稱,所謂“關係戶”都已經排不過來,而且還有大量前期沒買到房的“忠誠”客戶在堅持等房,在無法擺平的情況下,大家只能統一參加搖號。

  有消息説,生怕買不到房的人們,又開始連夜排隊……

  “我們審核區攔下來起碼十來個拿著別人的號往裏衝的人,拿著別人搖出來的號,但是和自己認籌單上的號對不上。”上週末,南京奧體南一家樓盤推新,見房子太搶手,有人便以3萬元價碼賣號,而求房心切的購房人也不惜買號入場,這一細節被本報率先披露後,行銷負責人周亮又告之記者這樣的細節。

  政府明令禁止倒賣房號,亂象復生,正是因為供需失衡。

  “擠牙膏”式售房製造恐慌

  房子賣得好,是南京蘇州兩地樓市的真實寫照。但前兩年,兩地房地産市場都有大量住宅用地出售,當下新房建設週期1-2年左右,按理有數量可觀的新房可以源源不斷供應市場。而南京樓市成交量從去年7月才陡然升溫,蘇州樓市的“高溫”也只不過從去年四季度才開始,即便房子去化速度加快,但按理也不應出現庫存告急的困局。

  採訪中,記者發現,確實並不排除有的樓盤因為銷勢太猛,房源建設量跟不上的情況,但同時,一批樓盤的無房或缺房,則是人為所致。梳理3月首周南京上市推新的9家樓盤供應量,其中6家房源不足百套,有兩家更只有36套;蘇州3月首周上市推新的4家樓盤中,有兩家不足百套,其中一家名為“旭輝美瀾城”的樓盤,更是只拿出區區19套小戶型面市。

  這便是業內俗稱的“擠牙膏”式售房。尤其令人狐疑的是,有些樓盤建房量相當大,但近期每每推房,卻只有幾十套。據搜狐焦點網統計,眼下南京至少有31家樓盤涉嫌捂盤惜售(不含高淳、溧水)。如城中的金陵雅頌居樓盤,開盤時只推售一個單元房源,而少量多推製造熱銷假像,為下一次推房漲價做鋪墊。再如3月11日南京江寧樓盤景楓法蘭谷開盤,只售40套房,而開發商向外宣稱十分鐘就售罄。

  對於違規捂盤應當給予打擊

  南京曾規定,樓盤領取銷售許可證後10日內,須一次性推出所有房源,否則屬於違規捂盤。2月底出臺的“寧十七條”還特意規定,“為擴大形成有效供應量,適度調整單次上市量,供應偏緊區域普通商品住宅單次申領規模宜為3萬平方米左右。”但記者查詢新近上市樓盤的銷售備案資料時卻發現,在有的供應偏緊區域,所在樓盤申領銷售許可的規模卻不足3萬平方米,像上週末開盤的河西一樓盤,申領銷許只有2.19萬平方米。

  “3萬平方米不是一刀切,是根據樓盤規模、房屋品質、區域供求關係等區別對待。如果具備5萬平方米的上市規模,開發商只申報幾千平方米,將無法完成價格備案,銷許申請也不予受理。有的樓盤確實只有2萬多平方米的上市量,我們當然也會批准。”南京市房産局商品房管理科科長胡高生這樣解釋。

  他説,房管部門高度關注樓市“缺貨”的情況,“這段時間也在加緊催促符合上市條件的樓盤趕快申報銷許。最近也加大了對捂盤惜售行為的檢查力度。”

  不過,旺市下開發商逐利心切,規避“惜售”打擊的方式也在翻新。如有的開發商按規定申領一批房源的銷許後,通過假認購方式向官網上傳一兩套房源的認購數據,如此看上去在售,但實際上卻“按兵不動”;還有的樓盤明明房源尚未對外發售,但整體已全部處於認購狀態,卻遲遲不轉成交,其中也暗藏貓膩。

  此外,一些樓盤明明已達到領取銷許條件,有的甚至已經封頂,但開發商就是不去領證銷售,對於此種市場行為,似乎還沒有有效辦法進行約束。

  本報記者 汪曉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