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中國製造”的新圖景

  • 發佈時間:2016-03-17 05:55: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網際網路+”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當前,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網際網路技術快速創新,加速向製造業領域融合滲透,以“網際網路+製造”為核心特徵的新一輪産業變革悄然來臨。加快促進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更廣、更深、更快地融合創新,對驅動工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激發萬眾智慧助力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網際網路+製造”的主要特點

  目前,“網際網路+製造”在我國已有豐富實踐,從下游到上游、從消費到生産、從週邊到核心,網際網路正深刻改變工業發展方式,驅動工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服務化發展,催生多種新模式新業態。

  其一,協同式供應鏈促進各環節高效無縫對接。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建立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的直接連通,集聚供應資訊並進行深度挖掘分析,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匹配精度和調運效率。一是借助B2B採購平臺集聚優質供應商資源,高效低成本完成原材料採購。二是實現生産線供應鏈協同管控和物料零庫存。三是利用倉儲物流平臺整合異地物流資源,實現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多流合一。如河南眾品打造集國內外貿易、流通加工、溫控倉儲、電子商務、幹線運輸、城市配送、終端連鎖于一體的冷鏈物流平臺。

  其二,新型研發組織方式集聚眾智提升效率。協同設計、眾包、虛擬倣真等新研發模式應用日益廣泛,為傳統企業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技術創新開闢新渠道。一是基於雲平臺的設計在雲端實現設計資源共用,打破地域限制,提高研發效率。如濰柴動力在歐洲、北美等的研發中心基於雲平臺實現24小時協同工作。二是眾包設計通過企業自建或第三方平臺集聚海量群體創意,滿足多變的設計需求,如海爾以網際網路平臺對接著全球100多萬專家和上千家研發資源。一些企業探索遠端虛擬倣真,利用網際網路對工藝參數進行異地模擬、分析、評估,優化生産工藝。

  其三,創新製造模式助力網路化智慧化生産。面對個性化、多樣化且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製造企業逐步改變原有相對固化的生産線和生産體系,並著力打通企業間壁壘,探索智慧製造、網路製造、雲製造等全新生産模式。一是應用智慧製造實現生産過程柔性化和智慧化,如海爾瀋陽冰箱廠一條生産線可支援500多個型號的柔性定制。二是利用網路製造平臺構建跨地區動態企業聯合體,如中國商飛組織10多個國家、100余家企業協同製造ARJ21飛機。三是建立雲製造平臺,將巨大的製造資源池連接在一起,實現線下資源線上配置。

  其四,融合型服務延伸企業價值創造鏈條。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應用快速普及催生了多樣化融合服務模式,帶動以産品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加快向提供綜合服務轉變。一是遠端主動運維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掌握遠端設備運作狀況,節約成本,降低損失。如中興通訊從“端——管——雲”3個層面為水務行業提供供水管道運維服務。二是利用可視化追蹤溯源構建全流程食品追溯體系,保障食品安全。如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即可查詢伊利奶牛生産、流通等資訊。三是以車內網、車際網、車載移動網際網路為基礎,實現智慧交通管理、動態資訊服務和車輛控制等車聯網服務。

  其五,需求端泛在連接實現全流程用戶參與。企業運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打造用戶聚合平臺、多元社交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預判市場、開展精準行銷;借助平臺實現海量用戶與企業間的交互對接。一是規模化個性定制通過網際網路與用戶深度交互,依託柔性生産線提供個性定制的産品,如海爾的家電個性定制。二是精準行銷決策將來自網際網路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市場精準開發。三是新型網路行銷以二維碼、APP、移動O2O等新方式構建豐富的産品展示和行銷渠道,增加用戶黏性。

  我國“網際網路+製造”的生態體系

  經歷探索、實踐與培育,中國“網際網路+製造”的主體已有相當規模,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孕育新興市場、帶動長尾需求力釋放。融合創新賴以實現的技術、網路、平臺等基礎正加速完善,産業生態初步構築,已具備持續規模推進的現實基礎。

  其一,新融合主體:形成引領創新三大陣營。一是傳統工業企業網際網路化轉型明顯加快。一些工業企業主動把握髮展機遇,實施由內而外的全面變革,推動實現從有界向無界、垂直向扁平、製造向服務轉型,成為“網際網路+”的主力軍。二是生産服務企業借助網際網路拓展服務空間。來自不同領域的生産服務企業通過向平臺企業轉型,加速向工業領域滲透,成為引領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網際網路企業借助新産品新服務融入工業基因。網際網路企業通過與工業各領域各環節不斷融合創造出新産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第三大主力。

  當前,三大主體均在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化轉型發展,誰將成為未來融合發展的領軍企業仍有待觀察。總體來看,兼具網際網路和工業基因的融合型企業更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新的領軍企業。

  其二,新智慧産品:打造産品增值重要載體。一方面,智慧裝備成為裝備製造企業主攻方向。智慧裝備體現了先進製造技術、資訊技術和智慧技術等的融合與整合,是支撐智慧製造的基本載體和關鍵設施。提升裝備産品的網路化和智慧化水準成為越來越多裝備製造企業的普遍選擇。另一方面,佈局智慧硬體成為各方廣泛選擇。不僅傳統家電、電子製造業企業如海爾、聯想等加緊卡位,積極推出智慧産品,眾多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如百度、京東等也紛紛涉足智慧硬體領域。

  其三,新服務業態:催生跨界融合新興市場。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大數據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工業雲計算服務以及“網際網路+製造”解決方案等不斷涌現,為“網際網路+製造”提供更多可能。

  其四,新網路架構:構築産業變革實現基礎。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激發模式和業態創新。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逐步深入,雲平臺、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開始為企業管理、生産管控、技術研發、銷售流通、産品服務等各環節的優化升級、模式演進提供廣泛支撐。同時,消費網際網路領域許多成熟的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經營模式逐步演變為工業網際網路體系下的新模式新業態,延伸工業生産的價值鏈條。另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支撐智慧製造組織實現。充分利用工業生産全流程全週期數據進行採集、傳輸、分析和處理,實現智慧優化決策是工業企業的普遍需求,也是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方向。

  其五,新行業平臺:聯接各方實現協作共贏。在網際網路與工業之間融合不斷加快加深的大背景下,跨界融合所引發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更為複雜和多變,相關行業協會或聯盟應運而生,積極發揮對各方權利和利益進行協調、平衡的作用,有力引導融合創新良性發展。中國網際網路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是工信部指導下,由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牽頭成立的行業協作組織,立足於搭建交流協作平臺,支撐政府決策,推動融合發展。目前,已有來自工業、網際網路和IT等各領域的100余家企業加入,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總結推廣創新經驗、實現規模化應用、帶動行業轉型升級、深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推進“網際網路+製造”的相關建議

  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正立於“風口”之上,發展前景可期。同時,兩者深度融合面臨現實障礙,各方對融合發展存在認識差異,需要産業界、政府及相關方通力合作、攜手推進。

  第一,要加強政府指引,強化戰略引導,營造制度環境。政府應主要致力於發展戰略指引和制度環境的營造,建立國家層面的協同推進機制。一是完善相關法規制度。重點加快資訊安全、數據保護、資訊資源開放共用等法規的研究起草。針對融合發展所催生的法規制度問題,開展前瞻性儲備研究。二是加快相關標準制定或修訂。加快制定和推廣適應融合發展的介面標準與數據通訊標準,加強對標準執行過程的監管。三是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援。整合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加大對“網際網路+製造”的傾斜力度。鼓勵地方政府給予配套資金支援。四是完善融資服務支援。鼓勵銀行加大對融合創新的貸款投放力度,引導風險投資基金加快進入。引導和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廣泛應用到融合領域。五是大力培育應用市場。積極開展“網際網路+”等新觀念宣傳和普及,培育一批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示範企業。加快載體建設,推動建設特色園區和示範基地。

  第二,要加大企業主導,把握融合態勢,確定轉型策略。企業作為“網際網路+製造”的主體,應及時、準確把握融合態勢和重點方向,制定既變革求新、又量力而行的發展策略,同時樹立開放、共用的新觀念並付諸實踐,積極學習典型企業好的經驗和模式,開啟平臺化思維,實現創新發展。企業可基於自身實際情況,從以下主要方向尋找切入點,一是實現資源共用協同的生産組織創新。二是滿足個性需求的製造模式創新。三是支撐智慧綠色的生産運營創新。四是提升用戶體驗的産品及行銷模式創新。五是助力企業低成本運營的融資方式創新。六是支撐全業務全流程網際網路轉型的整合創新等。

  第三,要加快行業助推,打造跨界平臺,促進協同發展。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或聯盟等仲介組織的作用,搭建跨界融合創新平臺,促進交流、合作與共用,形成優勢互補。一是推動融合創新公共平臺建設。推動産業鏈內部企業間以及産業鏈內外實現更加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的銜接。鼓勵領先企業聯合打造創新生態體系。二是推動融合性技術群體突破。鼓勵網際網路、IT企業與製造企業的深入合作交流,吸引軟體架構編程、硬體設計、網路安全等IT界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製造領域。三是推動協作、交流與共用。通過研討會、交流會、觀摩等活動彌合不同領域認識差異,發揮示範帶動效應,促進經驗交流與擴散。組織開展相關技術、標準、政策法規培訓、人才培養等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