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制”裏做文章

  • 發佈時間:2016-03-16 04: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姣本報記者朱海洋

  對浙江臨安市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來説,2016年可謂迎來開門紅,一舉獲得了高達3億元的投資,所有人為此欣喜不已。據悉,該公司屬國有獨資企業,主要負責當地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的融資。而獲此投資後,公司註冊資本增至6.5億元,關鍵是有了這一基金的支撐,公司上下融資信心大增。

  給臨安拋去“橄欖枝”的是浙江省農業發展投資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9月,雖屬新秀,來頭卻不小:其由浙江省政府主導設立,初期規模達50億元,專解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性問題。浙江為何要成立這樣一個基金,其又是如何運作的?近日,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集中投入資金,提高使用績效

  一直以來,農業專項資金都是“點對點”的直接扶持和行政性分配,各項資金不僅處於割裂狀態,還存在重復交叉等現象。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例,一塊田地上,可能涉及農業、水利、國土等部門多個資金項目。這種“撒胡椒面”的普惠制方式,非但不能集中財力辦大事,也讓承擔配套資金的市縣一級不堪重負。

  “設立農業基金,就是為了解決傳統專項資金管理模式的弊病,遵循市場規律,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提高資金的使用績效。”浙江省財政廳農業處副處長李建斌説。

  通過設立産業基金,一方面,浙江將分散的資金整合起來,採取市場化方式分配;另一方面,則盤活了“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最終,通過母、子基金的傳導放大效應,還能吸引帶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增加投入。不過,基金運作設計之初,浙江一開始就明確農業基金屬於政策性基金,不與市場爭利,堅持“政策導向、市場運作、分類管理、科學決策、安全穩健、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六大原則。

  首次試水,浙江農業基金初期規模達50億元,主要投資省內包括土地整治、灘塗圍墾、漁港建設等重大農業基礎設施,其中約10%用於現代農業主導産業發展。2017年基金增資後,浙江還將啟動區域協調發展基金,支援26縣(市、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重大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帶動性強的農民增收重大項目,推動區域協調共用發展。

  科學設計機制,放大杠桿效應

  按照制度設計,浙江農業基金以直接投資和設立“子基金”兩種模式運作,前者主要採用股權投資、債權、期權、可轉債等模式,適用重大農業基礎設施領域;後者則主要採用合作投資設立子基金或以增資方式參與現有基金等模式,適用於現代農業主導産業發展等競爭性領域。

  “由於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多屬競爭性,相對而言,風險較難控制,因此基金投入規模在5億元左右,主要用於糧油、遠洋漁業戰略産業,以及農業十大主導産業的産業化發展。”李建斌預計,通過“母子基金”放大,未來或可達到1:5,乃至1:10,“這樣看來,現代農業投資規模不容小覷。”

  記者了解到,目前,就設立“子基金”而言,農業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缺少成熟的農業基金管理團隊,而且社會資本希望政府出資佔大頭。由此,浙江方面更青睞通過增資方式,來參與現有市場化基金,以保證安全穩健。

  與設立“子基金”不同,直接投資模式則是通過金融機構跟進貸款,對基金進行資本放大。一般來説,浙江會利用農業基金競爭性存放,要求存放銀行按承諾進行跟貸。以臨安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例,農業基金投資3億元,銀行跟貸則達到了5億元。

  “農業基金的意義便在於,政府作背書,通過傳導放大,吸引帶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增加投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而隨著基金運作機制的逐步完善,相信這種放大效應將更為明顯。”李建斌對此信心滿滿。

  截至目前,浙江已完成首批4個項目的投資,其中直接投資項目3個,金額總計10億元,目前來看,銀行跟貸基本能達到1:2放大。在另一個市場化基金項目中,浙江省農業基金向深圳前海中農科聯種業投資基金參股投資0.5億元,通過基金合作,在放大對浙江種業投資的同時,也有助於省內種業企業和涉農企業爭取到國家各類基金支援。

  規範投資程式,嚴控運營風險

  在組織架構上,浙江農業基金採取決策、管理與運營三分離,由基金管理委員會承擔決策職能,管委會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專業化的運營則交由基金管理公司,由其負責對擬投資合作項目盡職調查、入股談判、投後管理、基金退出等。

  記者看到,農業基金項目的投資決策程式十分嚴格,一般需經過項目徵集、項目審核、初步調查、項目立項、盡職調查、決策諮詢委員會評審、管委會批准與報備後,方可投資。對投資項目的遴選,省級主管部門可向基金管理公司推薦,管理公司也可通過市場化方式向社會徵集。

  除了嚴把項目選擇關,浙江對項目退出也有明確規定,要求一旦符合約定的退出條件,基金管理公司應及時退出。記者發現,對農業基礎設施、區域協調發展等投資,浙江主要採用股東回購的退出方式,投資期限一般在3到8年內。

  為了控制風險,浙江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建立健全包括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組織、風險控制流程在內的風險管理體系,實施全過程的風險防範和管控工作,並建立定期報告制度、重大事項臨時報告制度、年度審計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

  儘管重大農業基礎設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等項目多屬地方重點項目,但在項目選擇時,農業基金仍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收入來源,或能形成一定的具有經濟價值、權屬明確的資産資源,而且項目已開工建設,以確保基金可按期退出。

  “制訂這些規定,就是為了千方百計確保穩健運作。畢竟,基金成立至今,僅過半年,尚處於初步階段,可以説,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李建斌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