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區一鎮”引領浙江農業轉型

  • 發佈時間:2015-10-22 04:33:3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翁傑 通訊員 厲寶仙 高曉曉

  10月21日,記者從衢江召開的全省農業“兩區”建設現場會上獲悉,經過5年的建設,我省農業“兩區”階段性任務均已完成。

  5年來,我省累計建成糧食生産功能區6441個、面積571.76萬畝,提早一年完成500萬畝階段性任務;建成現代農業綜合區84個、主導産業示範區200個、特色農業精品園511個,現代農業園區總數達到795個,總面積440多萬畝。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浙江即將翻開“兩區”建設的新篇章。省農業部門表示,在“十三五”期間,“一區一鎮”建設將是浙江“兩區”建設的新方向,引領浙江農業轉型升級。未來3至5年內,浙江將在全省範圍內打造30至50個産業集中佈局、資源集約利用、産業互相融合的農業産業集聚區,以及培育100個左右特色鮮明、功能多元、內涵豐富的現代特色農業強鎮。

  農業産業更加集聚

  浙江不僅人多地少,且山地多平地少,是個不折不扣的農業資源小省。而建設農業“兩區”正是為了將有限的資源集聚到一起,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過去的5年裏,衢江農業的變化便是浙江“兩區”建設的一個縮影。一個個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産功能區的建成,技術、土地資源等各種要素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在蓮花鎮五坦村,107戶村民抱團發展現代農業園,成立“紅艷草莓産銷班”,原本“各自為戰”的300多畝土地有了統一的生産標準、統一經營模式。“現在種草莓可不是單單靠經驗,從水源使用、控肥控藥到田間管理,每一步都嚴格按照模式進行。” 草莓農戶張國偉説,這樣種出來的草莓品質有保障,價格自然比原來賣得高。

  在衢江,不止草莓産業,茭白、葡萄、柑橘等特色産業借著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制定了統一的標準化生産技術標準,煥發出新的生機。然而,衢江人的“野心”遠遠不滿足於此,將一個個中小規模的園區串珠成線,編織更多更大規模農業産業集聚區。目前,衢江已建成6個省級農業示範區,實施農業標準化面積27萬畝,有了72個“叫得響”的品牌農産品

  隨著現代農業産業的發展,規模擴張的需求日益顯現,集聚成為當務之急。

  珍珠産業是諸暨的重要産業之一,為了讓小小珍珠放出更奪目光彩,諸暨在建設“兩區”的路上先行一步,早早建起了一整條完整的珍珠産業鏈:上游建設珍珠生産基地、中游扶持珍珠精深加工企業,下游拓展包裝儲藏、物流配送。

  如今,諸暨不僅年産珍珠800至1000噸,佔全世界産量7成多,更有著全國最大的淡水珠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場。一個珍珠串聯的是3000多戶養殖戶,1.5萬名從業人員,已形成年産值百億元的珍珠生産、加工、銷售産業鏈。2011年,諸暨珍珠産業園成為首批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去年,諸暨珍珠産業全産業鏈又被認定為浙江省示範性農業産業鏈。

  讓産業更加融合集聚,這是“兩區”建設的新方向。省農業廳産業處處長楊大海介紹,新常態下,産業形態相互融合,産業規模更加集聚,農業功能不斷拓展,産業鏈和價值鏈將進一步延伸,到2017年,全省將形成50條年産值超過800億元的示範性農業全産業鏈。

  農旅融合激發活力

  磐安玉山鎮凱達藍莓種植園裏,種植戶趙永爐正抓緊果園修整。今年他的果園接待遊客7000多人次,果園採摘遊門票定價每人60元,僅此一項收入就超過40萬元。採摘旺季,他又推出了藍莓現採現榨活動,讓遊客免費品嘗藍莓酒,去年釀製的5000公斤酒一售而空,實現銷售200多萬元。

  在浙江的田野裏,越來越多“趙永爐”應運而生。他們既是農場主,又是鄉村旅遊的直接經營者。在建設現代農業園時,他們自覺地把旅遊元素考慮其中,按照發展旅遊需求規劃農業園區,選擇種植果蔬的品種。

  隨著“兩區”建設走向深入,一個農場主不再僅僅是某個大戶,農旅融合賦予他們新身份和新的發展天地,其中也不乏鄉鎮、甚至縣區政府的身影。

  衢江人也早早地動起了這個念頭,通過與家庭合作,為市民免費開通週末農業觀光直通車專線。“通過現場參觀農場生産基地、了解農産品生産過程、體驗農事生活,農場就成了‘田園超市’。”衢江區委書記吳江平介紹,衢江有家庭農場1041家,經營面積16.8萬畝,將這些農場的活力激發出來。

  “把市民直接帶到我們田裏,這招真是妙!”衢江區蓮花鎮農場負責人葉雲説,政府統一包裝行銷,遠比他們自己單打獨鬥地招引遊客來得有效,“農場一下子就人氣爆棚”。葉雲的“老爸果園”家庭農場佔地210畝,四季都有水果可供遊人採摘。如今,這裡還設有青少年科普示範基地、産品展示區、觀光長廊、茶餐廳等,可供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參觀遊覽。

  像“老爸果園”這樣的農旅融合點,在衢江區還有185家。其中,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閒點有6家,帶動從業人數約2.6萬人。農民收入穩步提高,2014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3789元,比上年增長20.52%。

  無論是個體農場主的探索,還是個別鄉鎮抱團發展的嘗試,都説明瞭“農業+旅遊”的巨大潛力。省農業廳産業處有關負責人説,“十三五”期間,浙江將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強鎮”,正是瞅準了這其中的巨大潛力,以地方特色産業為基礎,通過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優勢,融合文化、旅遊等功能,促進生産、消費和體驗三互動。

  (本報衢州10月2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