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産業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發佈時間:2016-03-15 03:31:3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江東洲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大局。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精準扶貧要發展生産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援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這為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準扶貧新路徑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近年來,廣西利用貧困地區、邊遠山區自然環境,廣泛調研扶貧區域的潛在優勢,科學性、創造性地將現代生態養殖理念貫穿精準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以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推動精準脫貧的廣西特色創新發展之路。
圍繞探索發展生態養殖産業推動精準扶貧等問題,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
著眼精準幫扶脫貧攻堅 探索發展現代生態養殖
記者:作為一種新探索出來的技術模式,“生態養殖”近年來在廣西逐漸興起。應當怎樣理解生態養殖的含義?廣西在養殖業精準扶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實踐和經驗?
蔣和生:養殖業在産業脫貧中舉足輕重,在精準幫扶中重任在肩。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在廣西的多年創新實踐基本定型為“廣西模式”,其核心是以微生物為紐帶和手段,大力推廣“微生物+”生態養殖模式,將動物養殖和植物種植産生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迴圈利用,具有現代農業“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型特徵,是精準幫扶的利器、産業脫貧的捷徑。
近年來,我們廣泛深入調研,利用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的自然環境,發揮精準扶貧區域的潛在優勢,科學性、創造性地將現代生態養殖理念貫穿精準扶貧工作始終,立足小規模、少投入、見效快、高效益等制定長效的脫貧方案和機制,提出“雞—稻—魚”等精準扶貧産業發展模式,設計精準脫貧迴圈産業鏈,明確了龍頭企業帶動並在項目選擇、市場銷售、技術支援等關鍵環節提供保障的精準脫貧組織形式。同時,鼓勵成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專業合作社,建立以項目為單位,以自治區、市、縣、鄉、村、屯為層級的多級專業合作社系統,採取“扶貧龍頭企業+第一書記+村防疫員+大學生村官或村幹部扶貧帶頭人+貧困戶”的“五位一體”組織架構,確保生産資料、産品、技術和資金等環節的健康運轉和效益最大化,確保入社會員比未入社養殖戶有更可靠的盈利保障和獲得更大效益的機會。實踐證明,養殖業精準扶貧工作天地廣闊、作用明顯、大有可為。近幾年來,廣西水産畜牧獸醫局在三江縣扶貧聯繫點大力發展稻田養魚、竹鼠、肉雞等養殖産業,助農增收效果明顯。2015年定點幫扶産口、仁塘兩個村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達到5376元和5397元,同比分別增長21.16%和18.15%,超額完成了每人平均純收入5000元的任務。2015年,全州縣稻田養殖禾花魚年産值高達2.28億元,畝産值超過800元,助農增收效果非常好。
從實踐來看,著眼精準幫扶、脫貧攻堅,推廣生態養殖,務必堅持“三導向”:一是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貧困之路更“短”。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發展。應當明確,精準脫貧的組織形式,是由龍頭企業承擔核心組織及領導職能,在項目選擇、市場銷售、技術支援等關鍵環節提供保障。鼓勵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成立具有控制力的多級專業合作社系統,強力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確保貧困戶都有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二是滿足市場需求,扶貧産業助農增收更“實”。要著力加強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養殖業發展由數量為主轉向數量品質並重上來,從單純注重經濟效益轉向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並重上來,從過於注重生産轉向更加注重消費變化和市場需求上來。我們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初步編制完成全區54個貧困縣的養殖産業分佈圖,並分別在三江、田陽、大化、都安、淩雲等多個貧困縣實施養殖産業精準扶貧示範項目,支援貧困地區培植養殖新業態,引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水産畜牧産品加工和農村電商建設,推進産品品牌培育、推介和行銷,讓貧困戶更多分享全産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産業扶貧脫貧致富動力更“足”。今年2月,廣西水産畜牧獸醫系統在南寧舉辦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養殖業精準扶貧培訓班,組織全區本系統125名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現場取經,傳授生態養殖扶貧“秘方”。其中關鍵共性技術,就是從飼料發酵、環境治理到糞污處理的全程微生物利用,這為打好生態養殖助推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的原動力。
全力推進生態養殖産業 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記者: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精準扶貧要發展生産脫貧一批。在廣西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動員大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將“大力推進産業扶貧産業富民”列為扶貧攻堅的第一任務。結合精準扶貧攻堅的要求,廣西如何大力發展生態養殖,通過生態扶貧、産業扶貧實現精準扶貧?
蔣和生:大力推進産業脫貧産業富民,是扶貧攻堅的第一任務。目前,廣西仍有453萬貧困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貧困人口生活在生態承載能力較差的石漠化地區。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發展生産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援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優勢資源,實現就地脫貧。在2015年全區生態經濟工作會議上,彭清華書記指出,要把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一手抓扶貧開發,一手抓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扶貧。養殖業歷來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發展生態養殖,發展産業脫貧一批,這對我們來説,既是重大發展機遇,也是新任務新挑戰。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要實現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的精準脫貧目標,必須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大力發展生態養殖,通過生態扶貧、産業扶貧實現精準扶貧。從精準幫扶著眼,從生態養殖著力,水産畜牧獸醫系統在産業脫貧中大有作為。“十三五”期間,我們要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確保每年安排的涉農項目資金,原則上50%以上投向54個貧困縣。抓好奶水牛、肉牛、肉羊、肉雞、蛋雞及黑豬、竹鼠等特色優勢畜禽品種發展;在貧困地區全面推廣以“微生物+”生態養殖為核心的“飼料微生物化+固液分流”“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等生態養殖模式;創新發展稻田生態養魚、梯級小窩養殖、池塘生態養殖和庭院養殖等模式,鼓勵養殖羅非魚、鯉魚、草魚、河蟹、泥鰍、澳洲紅螯螯蝦等優勢水産品。通過3年努力,指導和扶持貧困地區創建10個以上縣鄉級特色養殖産業示範區,培育養殖增收示範村200個以上、示範戶1萬戶以上,每個示範村至少培育1家以上新型養殖産業經營主體和1個以上特色養殖品種品牌。此後再經過兩年鞏固期,讓以微生物利用為核心技術的生態養殖技術更成熟,覆蓋更廣泛,效果更顯著,為2020年全面脫貧摘帽作出積極貢獻。
制定規劃,精準施策。制定“十三五”廣西養殖産業扶貧開發規劃。在摸清全區54個貧困縣、5000個貧困村産業發展基本情況的前提下,針對貧困地區特色養殖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指導貧困縣編制特色養殖業發展規劃,要精準到村到戶,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每個貧困縣重點培育2—3個對貧困村貧困戶覆蓋面廣的特色養殖業。
明確重點,統籌推進。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重點推進,發展主導産業”原則,結合各地資源稟賦,調整和優化貧困地區養殖業區域佈局,選擇貧困地區的優勢特色水産畜禽品種作為養殖産業扶貧的主導産業。推進“特色養殖業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加快貧困地區特色養殖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貧困地區特色養殖業,延長産業鏈,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現産業化經營。
整合資金,示範帶動。加大精準扶貧産業開發的項目支援力度,整合中央和自治區相關項目資金,傾斜支援貧困地區養殖業開發。通過項目引導,打造示範樣板,輻射帶動相關産業區域化、産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企業參與,市場驅動。引導和扶持養殖龍頭企業入駐貧困村開辦養殖場和養殖基地,指導貧困村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推進“村企共建”,使産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提高經濟效益。通過以強帶弱、強弱組合的形式帶動貧困村發展優勢特色養殖,推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技術指導,服務推動。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提高貧困戶養殖創業就業技能。編印和發放養殖技術資料,為貧困戶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提供幫助。充分發揮廣西水産畜牧獸醫系統的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以及基層鄉鎮獸醫站的作用,組織專家到貧困地區開展專題培訓和進行現場指導,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支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