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要從中學抓起
- 發佈時間:2016-03-15 03:31:3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而且嚴重阻礙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王康在兩會上提出,“職業生涯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中學階段的教育。
近年來,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議論不絕於耳。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群體數量持續增加,將對就業産生很大的壓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似乎一直存在讓人深感困惑的悖論:一方面,各高校使出渾身解數為學生的就業尋找出路,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社會上又有相當多的企業和各類機構總是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雖然國家經濟下行壓力等外部環境所導致的就業崗位縮減是客觀事實,但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真實市場相脫節,不能培養滿足市場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總是讓人詬病。在筆者看來,完全由高校來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欠缺”買單未免不公平,因為我們的基礎教育就非常欠缺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訓練,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現在的問題是,不是大學在影響中學,而是中學的應試訓練模式由於慣性作用在侵蝕大學的人才培養。
據2015年調查,我國只有約30%高中生接受過職業與畢業方面的指導。初中生這個比例更低。而美國和日本的這個比例,則分別達到了69%和78%。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還導致我國80%以上的高中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專業目標不明確,志願填報沒有自己的想法,盲目地跟從社會的熱點。
英國詩人王爾德曾經批判的那些沒有思想的世俗之人,在當今很多學生身上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大多數人都從屬於別人,他們的思想是他人的觀點,他們的生活是一種模倣,他們的激情是一種引證。”當今的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上課、上網,卻很少靜下心來讀書;喜歡時尚、標新立異,但又總是隨波逐流;喜歡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裏誇誇其談,但在真實的課堂上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甚至根本沒有提問題的興趣。如果在中學階段能普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儘早樹立目標,學習和培養未來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與能力,那麼他們的學習興趣想必也會水漲船高。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高校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重任,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各地各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教育是一場連續的接力跑比賽,如果前一棒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後一棒就不得不先把前一棒的“舊賬”先還上,然後才能開始自己的賽程。也就是説,如果中學輸送的都是只會應試的學習機器,那麼高校首先就要替中學“還債”,要先從最基礎的創新啟蒙開始,再去嘗試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可想而知,面對“先天不良”的培養對象,高校的人才培養品質與效率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教育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成果往往要多年之後才能逐漸顯現出來。教育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新需求,讓教育適合每一名學生成為可能。國家正在推行的高考改革也正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選擇來提升學習的興趣性與主動性,通過科學選擇去挑選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緩解千軍萬馬追名校的現狀,改變盲目填報志願以至於學了自己不擅長的專業、從事了自己不喜歡的職業等現象。
什麼樣的教育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什麼樣的學生能夠決勝社會的競爭?今天的努力如何成為明天發展的起點?怎樣把學生不同生命階段的發展有效貫穿起來?如何在中學階段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這些都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
台灣著名心理學家金樹人説:“人為自己設定目標,帶出希望,所有的行為將凝聚在這個希望周圍,人生才能活出意義來。”在中學階段推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培養青少年的事業心、責任感、機會識別能力以及敢於冒險、充滿激情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使他們在不確定的未來人生中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與他們相處。如果一個人,能夠有幸在中學階段接受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儘早養成好的思維與學習方法,早早地在內心打下創新的精神底子,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那麼這種精神氣質與理想信念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因此,中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越早開展,越早能讓孩子受益。
(作者係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院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