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鼠目寸光怎能造就大國工匠

  • 發佈時間:2016-03-15 03: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話題

  “核電裏面的壓力容器,需要高級焊工來完成。但我國有多少這樣的電焊工?”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印傑委員告訴記者,近年來,製造業對高級技工的需求大幅增加。但不少企業還是發現,即便願意拍出高價,高級技工依然“一將難求”。

  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代表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困惑,“在一流高校裏,哪些專業是為培養‘工匠’設計的?我們的教育供給是不是出了問題?”

  當下,在轉型年代的中國,高級技工需求旺盛。但諸多代表、委員告訴記者,因在觀念、培養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大國工匠”數量嚴重不足。

  “三觀不正”怎能培養大國工匠?

  “一説職業教育,人們一直存在著觀念上的誤區。目前,只有考不上大學的孩子,才被迫選擇職業教育。其實,職業教育應該是一種國民教育,每個人都該在工作全過程中接受終生教育。”何寄華説。

  印傑則告訴記者,在我國的教育中,存在著“三觀不正”的問題。第一個是人們對於教育的理解不正。一談起教育,人們就奔著研究型大學去了,而忽視了工程師、技術員、高級技工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另一個不正,是人們對於職業教育的落點理解不正。”印傑表示,“職業教育不能只是職業技術學院的事。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教育供給側改革也必須跟上。高等教育也要培育應用型人才。”

  印傑告訴記者,在職業教育中還存在著對於“接地氣”的理解問題。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傾向,一説接地氣,就自覺不自覺地和低水準畫上等號。印傑説,“我們説的接地氣,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甚至是和國際化接軌的能力。”

  職業教育能否跟上經濟轉型步伐?

  上海大眾發動機廠維修部總監徐小平代表説,“比起設計研發人才,我們更缺乏將圖紙變為産品的高端製造技工。我們企業有一支150人的技工團隊,裏面能成為頂級技工的不到10%。多數技工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沒法再上去了。”

  分析其中的原因,徐小平認為,主要是職前教育的生源不夠好,“目前,企業技工90%來自於職業技術學院。這幾乎是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才有的選擇。因而技工群體文化底子普遍偏弱。”

  除了“文化底子”不夠好,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章華還認為,中高職與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銜接不暢,也阻礙了這部分人實踐技術能力的提升。而在課程的專業設置方面,也還有待與企業需求加強對接。

  “未來的高等教育,應著眼于‘中國製造2025’和‘工匠精神’,分類發展,既培養研究型人才,也要培育應用型人才,來應對高端製造業對技工素質的更高要求。職業教育學院體系的學生,也要有不斷提升職業技能的渠道。”何寄華表示。

  校企如何融合以定制高級技工?

  “培養應用型人才,亟須解決校企合作、産校融合的問題。”何寄華説,“從總體上説,我國還缺乏深度對接機制和有效合作模式。這就需要政府給予政策,搭建企業和高校、職校間溝通對接的公共服務平臺。”

  何寄華介紹,“近年來,長沙市在積極打通職業技術類學生從中專到大專、到本科到研究生這個鏈條上的學習提升渠道,已經做了一部分,但還不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徐小平也認為,應用型人才培育應該是面向企業需求的定制化教育。但是,現有應用型大學,大多沒放開自主招生權,也沒對課程設置自主權。這就造成了現在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的脫節。

  “我們應該加快培養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代表已然準備行動了。科技日報記者獲悉,天津大學與另外八所以工科為主的大學達成共識,採取措施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發力。李家俊説,“十年時間,我們至少要培養20萬達到國家標準的高端工程技術人才。”(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