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研導向和項目導向:一個不能少

  • 發佈時間:2016-03-15 03: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視點

  本報記者 張蓋倫

  “要抓緊梳理軍工科研院所發展曾經的經驗和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兩會期間,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委員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軍民融合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今天,應該完善軍工科研院所管理體制,變曾經的“項目導向型”為“科研導向型”。

  羅琦的感慨,源於航空專家唐長紅委員的一段回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航空類科研院所經歷了幾番大起大落:項目開工則忙,項目下馬則閒,一遇到型號研製任務“空窗期”,就有人離開隊伍,另尋出路。

  不過,這一問題並非軍工科研院所獨有。上世紀80年代科技體制改革實行項目制以來,我國政府屬研究機構的經費配置,逐步形成了國家穩定的財政撥款和競爭性的項目資助二元格局。

  “在新的時期,要有新的思考和佈局。在科技投入機制體制方面,能否把以項目為主體的投入方式,轉變為對項目投入與對機構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在政協小組討論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委員提出建議。

  “科研圍繞型號轉”導致缺乏持續動力

  羅琦這麼評價航空、船舶、核和核能等領域軍工院所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情況——“一直處在動蕩中”。

  上海財經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劍峰曾撰文寫道,中國的航空科研基本上圍繞著特定型號的需要而展開,即“科研圍繞型號轉”。“型號牽引”型的科技發展思路導致中國航空科技發展缺乏連續性、長期性,一旦型號研製任務完成,航空科研就沒了動力和新的方向。

  “這些都是教訓。現在需要我們回看當年的歷史,探討軍工科研院所究竟應該怎樣發展。“羅琦認為,從我國航太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實行科研導向,科研院所帶動工廠一道發展,這種模式或許值得借鑒。他心目中的理想狀態,是政府能夠支援和引導軍工院所加強基礎、前沿和自主創新的科研能力發展,制定長期規劃,進行戰略部署。

  “讓科研人員不再天天找飯吃”

  雖然所處單位性質和軍工科研院所不盡相同,但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委員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符合國家需求的項目攻關,確實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但這些項目只會聚焦某些領域,一些重要課題可能會被擱置。”

  萬建民舉了個例子。在作物遺傳育種方面,種質資源的收集很重要,它們能將人類農業文明永久承載。“但如果國家沒有這方面的項目,沒有相關經費的撥付,這一工作的進展就會受到影響。”

  中國農科院曾經有一項統計顯示,科研人員用於科研的時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爭取項目、參加會議、項目檢查、總結驗收等方面。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好轉。2013年,中國農科院實施了一項旨在整合農業科技資源、探索科研機制改革的科技創新工程。時任作科所副所長的王述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創新工程提出穩定支援60%的經費比例,這讓科研人員不用再天天找飯吃。我們現在是根據未來10年的方向做研究,大家能安心搞科研。”

  其實,從國家層面已出臺《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明確提出對基礎前沿科研項目、公益性科研項目、市場導向類項目以及重大項目四類科研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具體來説,對基礎、前沿科研項目,要突出創新導向,聚焦原始創新,充分尊重專家意見,通過同行評議、公開擇優的機制遴選項目,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實施環境;對公益性科研項目,要強化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提高項目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對市場導向類項目,要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採用“後補助”及間接投入等多種方式支援,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以及企業主導項目組織實施的機制;對事關國家戰略需求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突出國家目標導向,主要通過定向擇優等方式遴選優勢單位承擔,並組織其他單位協同攻關,強化承擔單位的主體責任。

  穩定支援經費的“投入産出比”無需擔心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資訊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主任王向朝委員一直強調,應對科研院所經費進行分類管理。中科院近年來的一項嘗試,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4種類型,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王向朝對此非常肯定。

  “不能因為分類管起來麻煩,就搞一刀切。該精細化的,就要精細化。”王向朝還有個建議,“對這种先行先試,國家層面上也要有穩定支援。如果只憑科研院所自己的力量推動改革,恐怕不一定能順利實現改革目的。”

  而提高穩定支援的經費比例,又引發一種疑慮——會不會成了“吃大鍋飯”,效率怎麼保證?

  王向朝認為:“第一,不要低估科研人員的敬業精神;第二,也不能因噎廢食呀,我們在管理上,在激勵機制、評價機制上,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手段非常多,為什麼非得用讓人‘斷炊’的方法來提高科研效率呢?”

  而萬建民也認為,不用擔心穩定支援經費的“投入産出比”問題,因為對科研工作的評估、考核、檢查和監督會一直存在。穩定支援經費比例的提高,能讓科研人員有餘力面向更長遠的未來。(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