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種出“增收糧”——遼寧團部分代表熱議糧食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11 10:07: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拿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發現了一個細節: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今年,這一相關表述是:“到2020年,糧食等主要農産品供給和品質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作為我國水稻領域最知名的專家之一,陳溫福分析,去年,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十二連增”。這使得入庫糧食增加,供求關係相對寬鬆。此外,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暴跌,導致許多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産業不太景氣,這部分糧食涌入國際市場,造成糧價下跌。大量進口低價糧食代替了國內糧食,出現“進口的入市、自産的入庫”現象。再加上生活方式持續變化,農民自儲糧的比例不斷減少,國家糧庫又多了一部分增量。應對這種局面,糧食供給側改革成為大勢所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瀋陽市遼中縣淮海農場場長于會懷深有感觸。他從30多年前開著一台老式拖拉機起步,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種糧大王”——連片種植8000多畝水稻,創辦的農機合作社服務耕地面積近2萬畝。過去兩年,他農場裏的糧食産量不斷增加,又遭遇市場價格波動,于會懷面臨著很大壓力。

  同樣是在遼寧,錦州的種植戶也要應對局面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錦州市委書記王明玉注意到,去年玉米價格下跌嚴重,一路從1.2元/斤跌至0.75元/斤,中小種植戶損失慘重。為此,他建議,在確保遼寧省糧食總産量穩定在50億斤的前提下,適當壓縮玉米種植面積,擴大設施農業和水稻、花生、雜糧、飼料的種植面積。

  糧食供給側改革,除了調整種養結構,于會懷認為還可以依靠“種植方式和技術升級”,科學種糧,種出“增收糧”。通過規模種植、機械化耕種壓低成本,精深加工來提高附加值,他平穩度過了去年的糧市寒冬。他的農場,既保住産量,又通過合理銷售實現去庫存,經濟效益也得到保障。

  陳溫福認為,在糧食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的弦。因為,許多影響糧價的因素“具有不確定性”。一旦國際糧食形勢發生變化,市場很快會作出相應調整,如果糧食供應跟不上來,後果十分嚴重。陳溫福建議,一方面要加快建設高標準良田,保證旱能澆澇能排,穩定糧食産量。另一方面還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包括品種選擇和配套設施技術研發等,實現藏糧于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