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功臣”楊樹該不該淘汰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29:39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觀察
“最近,我們這裡的上級部門要求成材的楊樹全部砍光,改種其他樹種。可是,大家一起砍樹,楊樹木材多了,樹木販子就乘機壓價收購,農民損失不小……”植樹節前夕,省林業局有關部門接到蘇北好幾個地方的農民來電,對政府部門要求農民砍掉楊樹表示不解。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蘇北部分地區砍伐的楊樹總面積已達百萬畝之巨。
楊樹曾被蘇北、蘇中農民稱為“搖錢樹”、“綠色銀行”,經過多年來的推廣種植,目前楊樹林佔全省喬木林面積67.4%,佔全省活立木蓄積量的81.2%,對全省林木覆蓋率的貢獻率高達59.1%,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功臣”,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方百姓、改善生態環境、增強碳匯功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麼,為什麼蘇北不少地方現在要廢掉這一“功臣”呢?
記者採訪得知,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我省楊樹林絕大多數為單一結構純林,未能形成下木、灌木及地被組成的復層混交林,導致森林群落結構不穩定,生物多樣性較差,病蟲害多發且蔓延速度快;二是景觀效果不佳,尤其是冬季落葉後,枝幹光禿、不見綠色;同時,由於前些年栽種的多數楊樹品種都是雌性,這些楊樹進入性成熟期後,每年4月到5月都會産生大量飄絮,給城鄉居民生産生活造成不便和困擾。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決定大面積砍掉楊樹、改種別的綠化樹種;有些地方還定期督查楊樹砍伐進度,尤其是成片楊樹,導致一些還沒成材的楊樹也被砍伐。
“林業生産週期長,樹種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和逐步的過程,一定要慎重穩妥,千萬不能搞一刀切。”省林業局造林處處長、林學博士鄭阿寶告訴記者,江蘇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工業發達,生態承載能力非常脆弱。蘇北、蘇中地區面廣量大、鬱鬱蔥蔥的楊樹,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大規模砍伐,即使全部復栽其他樹種,樹木生長也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些年中靠什麼固碳、穩定生態環境?“因此,我們不贊成大規模砍伐楊樹,不贊成‘品種更新’,提倡的是‘品種優化’。”什麼叫“品種優化”?鄭阿寶説,可以用8—10年時間對蘇中、蘇北地區以楊樹為主的成片林有計劃地改造,有步驟地調整,在適當用其他用材林代替楊樹的前提下,以優良速生的雄株楊樹代替雌株楊樹,以避免飄絮現象。“楊樹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綠色江蘇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主體樹種。”
至於防範楊樹病蟲害,辦法還是很多的。除了在蟲害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予以藥物殺滅以外,對成蟲則可以用黑光燈等物理殺滅方式,還可以用天敵昆蟲殺滅,比如説赤眼蜂專吃楊樹害蟲的卵,目前赤眼蜂已經可以人工規模繁育,去年全省人工繁育和釋放生物天敵5億多頭,防治效果良好。同時,在大規模種植楊樹的地區,可選擇抗蟲抗病的楊樹品種。
為什麼林業專家這麼鍾情于楊樹?因為對於處於溫帶地區的我省來説,楊樹是最適宜栽種的樹種之一,目前沒有任何用材林樹種在生長速度上可與楊樹相比。由於生長速度快,楊樹在固碳和凈化空氣上的作用也是其他樹種所不能比擬的。同時,楊樹為我省林業産業化奠定了基礎。綠色江蘇建設開展以前,我省林木産業處於全國中游水準,而這些年來,我省林木産業迅速發展,産值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大部分原材料用的是楊樹,南京林業大學專家發明的新技術使得楊樹材料製成的傢具堪與硬木傢具媲美。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種什麼樹,要尊重農民的意願,尊重市場規律,不能以行政命令搞“一刀切”。林業專家計算過,成片楊樹如果栽種密度適宜,每畝每年增加的木材量可達1.5立方米,河堤、道路兩旁栽種密度較低的,每年新增的木材量則超過此數。目前胸徑15—30釐米的楊樹,每立方米售價可達六七百元。也就是説,一畝楊樹林年均産生的經濟效益可達1000元左右。與其他農作物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相比,楊樹投入的勞力要少得多。此外,與大田農作物相比,楊樹可以栽種在家前屋後、村道兩側、溝渠邊上,一兩個平方米的隙地就可以栽種,不與糧、油、菜爭地,這也是蘇北、蘇中農民願意大規模種植楊樹的主要原因。
在比較效益佔優的背景下,市場是我省楊樹産業發展的直接推動力。如果強制砍掉楊樹,不僅存在以什麼樹種替代楊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經濟效益不如楊樹,那麼,砍掉楊樹後能不能復種就很成問題了。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綠色江蘇建設不停步,要繼續提高全省林木覆蓋率。這不僅是生態建設任務,也是事關農民增收的大事。因此,究竟砍不砍楊樹,要廣泛採納和吸收林木所有者的要求和建議,而不能由有關部門拍腦袋決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省森林資源總量不出現大起大落,綠色江蘇建設才能穩步推進。
本報記者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