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大力扶持蝦稻共作發展稻田綜合種養

  • 發佈時間:2016-03-07 08:30: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

  “三農”工作的重任是保糧食保增收。目前,我國農業面臨著每人平均耕地面積減少、資源與環境約束加劇、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難度越來越大等問題。如何破解這一課題?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潛江市委書記張桂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近年來,潛江市創新發展出了“蝦稻共作”生態種養高效模式,已成為發展最為迅速、最具特色、最有潛力、農民增收最明顯的富民産業。建議大力扶持蝦稻共作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

  “蝦稻共作”被譽為“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是現代農業的一次革命”。張桂華説,這種模式的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農業增效上,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收、一舉多贏”,促進了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農民增收上,“蝦稻共作”養殖模式畝均純利潤是單一種植水稻純利潤的4倍以上;産品提質方面,既促進穩糧增收,又保護了農田農業環境;産業發展方面,“蝦稻共作”養殖模式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農機化作業,聚集了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生産要素,促進了新型市場主體發展壯大,也帶動了土地規模流轉。

  張桂華説,“蝦稻共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既解決了“誰來種地”又解決了“如何種好地”的問題,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子”又確保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既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空間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是解決農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值得大力推廣。

  為此,張桂華建議,加大力度建設苗種生産基地,夯實種養發展基礎。苗種是“蝦稻共作”的源頭和基礎。要通過項目資金、科技研發扶持,支援潛江建設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基地,引導建設一批生産基地,保障優質稻秧、蝦苗等種養苗種的供給。進一步整合國土、水利、電力、交通等部門在國土整治、基本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電網改造、村村通公路建設等項目資金,與發展“蝦稻共作”項目相結合,使平整後的土地能夠發展“蝦稻共作”,解決好“蝦稻共作”所需設施、水源、道路等關鍵問題。

  張桂華説,要建立起完善的“蝦稻共作”技術服務運作機制,做好技術單位與經營主體的對接,組織相關技術攻關,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強化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科學防治病蟲害,做好蝦稻産品産地保護。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推動規模化發展。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採取“公司租賃”“返租倒包”“大戶承包”“委託種養”等方式,引導土地依法有序流轉或股份合作,支援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財政建立專項資金,重點對“蝦稻共作”高標準基地基礎設施給予補助,引導金融機構支援“蝦稻共作”開展小龍蝦養殖保險試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