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流動戲院”唱得幸福落滿坡

  • 發佈時間:2016-03-05 08: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溫來生

  如何讓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滋味兒、有奔頭兒?文化,是答案的重要內容。然而事實上,被視為“文化沙漠”的偏遠山區,卻常常是文化惠民工程遺忘的角落,農民很難享受到較高水準的文藝演出。但是在京郊懷柔區,即便是“北極鄉”的村民,也同樣能享受到與城裏市民一樣的文化福祉,這得益於該區推出的“流動戲院”文化志願服務項目,一年演出幾百場,成為懷柔最為喜聞樂見的“草根文化”代表,被文化部評為“文化志願服務推進年”示範項目。

  披星戴月去演出

  清晨5點,天色漸亮,整個城市還是靜悄悄的,而懷柔區“流動戲院”劇團門前,已經是一派熱鬧景象:拿著早飯跑上車的,忙上忙下搬東西的,扯著嗓子點人數的……幾分鐘之後,流動舞臺車和大轎子車準時出發了,向著當天演出的目的地——北京市最北部的喇叭溝門滿族鄉帽山村進發。

  進村的道路崎嶇不平,車子晃晃悠悠,想要再睡會兒是很困難的。戲院“院長”、北京群英翠藝術團團長郭曉平介紹説,每次下鄉讓大家最為頭疼的就是交通。進村的小路非常窄,大部分土路只允許一輛車通過,而劇團的流動舞臺車又非常大,開在鄉間土路上能完全堵死一條路,一次錯車就得花好長時間。而每當這個時候,郭曉平都會非常淡定地跳下車,當起臨時“交警”,現場疏導交通。

  郭曉平説,“流動戲院”實際上是一個大劇團,主要包括群英翠藝術團和龍鳳騰飛河北梆子劇團兩個劇團,演職人員80余人。戲院將送戲下鄉、送戲入戶、送戲到身邊納入志願服務範圍,除公益演出外,還走訪基層到農村義演,並開展戲劇表演、化粧等培訓班,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傳統戲曲文化,每年演出上百場。

  鄉間平地起舞臺

  “來了,來了,‘流動戲院’來啦……”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輾轉顛簸,懷柔區“流動戲院”劇團的一行人終於到達了喇叭溝門滿族鄉帽山村。流動舞臺車一齣現在村裏,村民們馬上奔相走告。

  自己唱戲,自己搭臺。車子剛停好,郭曉平和演員們便馬不停蹄地搭舞臺、卸道具。臨時化粧間安排在村民家裏,熱情的村民早早地為演員們準備好了熱水。“我特別愛看評劇,平時電視裏只要演評劇,我就盯著看。今天演什麼啊?”“咱們原創的評劇《草帽書記》,還有評劇經典戲《花為媒》。”“這個戲好看,就盼著能有這樣的專業劇團來演出,看著也得勁兒!”村民説道。

  上午9點整,演出正式開始。雖然現在是農忙時節,但外面還是坐滿了男女老少。“這是張無可,真漂亮……”“哎,阮媽出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不時地被戲裏的唱詞逗樂了。

  “流動戲院”不僅有村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還創新融入現代元素,為父老鄉親們送上原創的懷柔本土劇目。這些劇目就地取材,將懷柔百姓喜聞樂見的身邊事改編為評劇。群英翠藝術團在懷柔劇場首演的原創大型現代評劇《奇跡》,講的就是當年修建懷柔水庫的故事。村民們看到在身邊口口相傳的故事,演變為舞臺上的戲曲,十分高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