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十三五”規劃值得關注?
- 發佈時間:2016-03-04 17:11: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十三五”規劃值得關注?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李來房 王健)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審查指引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這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制定的新五年規劃,也是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戰略規劃,將闡述發展的戰略重點,全面部署改革方向和發展舉措,引領全體國民如期實現首個百年目標。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超過四分之一,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今後五年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社會對此普遍關注。
那麼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到底為何物?為什麼值得世界關注?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戰略規劃的一部分,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定目標和方向。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于1953年,從“十一五”(2006-2010)開始由“計劃”改稱“規劃”,國務院組織起草編制。
“十三五”規劃綱要將提出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這將是輿論最為關注的方面。這是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推行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提出的預期。它既能引導市場行為,又是政府履職的依據。
“以前,經濟計劃的重點是從微觀上干預經濟活動;現在,主要制定宏觀指標,除了經濟方面,還有關於公共事務以及民生等各個方面的規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鄢一龍説。
他分析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五年規劃有三大功能:對公共資源配置有約束作用,主要體現在各種約束性的指標,這對於市場的決定作用是一種補充;對於混合産品相關資源有引導作用,比如産業結構調整、“中國製造2025”戰略,主要是由企業落實,但政府宏觀上給予指導;有預測性功能,穩定社會預期。
“五年規劃將市場的活力與政府的宏觀規劃相結合,有利於資源更有效的配置。這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我們國家政治體制的優越性。”鄢一龍説,“很多西方國家沒有類似的規劃,即使有也只是執政黨的一種政治願景,還要經歷博弈過程。而中國有一套機制推動規劃落實,讓整個國家沿著一個方向實現共同目標。”
實際上,正是在中國一個接一個的五年規劃的指引下,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間保持了高速增長,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世界經濟奇跡。2015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已超過10萬億美元。
中國正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於五年規劃,海外有懷疑的聲音,稱這一規劃是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或稱這一規劃將難以落實,云云。
“長期規劃告訴每位公民,國家的目標是什麼,每個人應該怎樣做來實現它。世界領先企業有長期戰略規劃,為什麼國家不應該有呢?”以色列理工學院國家政策研究機構資深研究員什洛莫·邁特爾説,許多國家管理得比企業糟糕多了,但中國並非如此,其他國家應該學習中國的戰略發展規劃。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暴發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機制頗受詬病。而今,許多國家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復蘇乏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中國堅持制定全面而靈活的改革路線圖,這讓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受益匪淺,而很多西方政府缺少完善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發展不充分。
這位美國專家表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需要在未來五年將經濟增速保持在6.5%到7%的區間內,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中長期的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他對中國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印象深刻,認為中國應深化國企改革。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是“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目標。“十三五”將繼續提出指導性指標和約束性指標,前者如經濟增速等,後者如環境保護、扶貧救助和社會公共服務等。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説,約束性指標促使政府在民生、環保等領域更好履行職能,彌補市場不足,實現社會公平、保護環境。
“當今世界,很難説有純粹的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而是兩者的結合。”他説。
“十三五”時期,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戰略是“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
常來中國講學的邁特爾表示,他對中國創新創業熱潮感到鼓舞,中國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都需全面加強創新,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處於世界前列。
專家指出,“十三五”規劃還將在頗受海外關注的行政體制改革、反腐、法治、開放、扶貧等多方面作出部署。擴大開放、簡政放權、國企改革等,將給外國企業帶來機遇。
“中國‘十三五’的宏偉目標,如果成功實現,那將是驚人的成就。”邁特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