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甘肅産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 發佈時間:2016-03-01 05:32:49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特約撰稿人 范義

  在三次産業結構體系中,第一産業是基礎、第二産業是中心、第三産業是保障。

  隨著國家在“一五”、“二五”和“大三線”的大項目行動計劃施行及後來的改革開放,甘肅第二産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1年第二産業提升到45%,躍居第一。

  在經濟新常態、發展新理念的背景下,甘肅三次産業結構已經具有城市化屬性的“三二一”形態。2015年,甘肅三次産業比重為14.4:36.8:48.8,甘肅省的第三産業第一次超過了第二産業,刷新了甘肅三次産業業態新的一頁,對於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透視甘肅三次産業結構歷史變遷,三産依次呈現出“從高到低、從低到高”的規律性。即,第一産業産值的佔比是從高到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歷史上不斷地人為開發、人為戰亂等問題直接造成了生態退化;第二産業産值的佔比是從低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依靠國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工業項目的大幅度投入和後來粗放型、資源驅動模式及房地産的拉動;第三産業産值的佔比是從低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工業企業發展方式發生了向綠色、環保體系的政策性導向轉變,以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絲綢之路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等效應。

  甘肅“三二一”新業態面臨的突出問題

  “三二一”産業結構是目前三次産業結構形態中的最佳形態,一般經歷的過程:以“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為序,最終進入“三、二、一”為序列的“高服務化”階段。其産業內部一般要經歷輕工業化、重化工業化、高加工度化、知識技術集約化等四個階段;其服務業內部,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服務需求不斷積累,服務業從一、二次産業中游離出來,向獨立化、自動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不斷催生新的服務行業,並逐漸與其他産業融合。從這個理論意義上講,甘肅現在的“三二一”産業結構,與理論上的“三二一”産業結構比較,仍然有著一定的差異。

  甘肅作為一個工業結構單一、産業層次低、産業鏈條短、産業關聯度小的落後省份,今天呈現的産業形態,不完全是理論上“三二一”産業深度融合的結果,實際上是科技支撐性的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和作為新增長動力未能及時實現相應接續替換所致的結果,在産業知識技術集約化程度及服務經濟與其他産業的融合上仍然有著明顯的欠缺,只有統籌協調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逐步找到破解目前産能過剩、資産縮水、信用膨脹的産業結構的鑰匙。

  甘肅之所以出現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降和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的“六降一升”問題,實質就是産業結構和空間佈局不合理、産能過剩嚴重、區域發展同質化等問題導致的,需要亟待深入研究破解。

  進一步優化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優化“三二一”産業結構的背景意義。

  産業是強省之基、興省之本。當今世界,強強聯合的産業競爭環境異常嚴峻,突出表現在國際化的産業更替、産品更新趨於加快,新的産業革命正孕育形成,弱肉強食的經濟殘酷競爭更趨激烈。

  國內的現實背景就是進入新常態後,增長速度放慢了,而且放慢主要原因是結構性的。結構性調整的困難決定了新常態的長期性,這樣依靠要素成本優勢驅動發展的空間變小,勞動力成本和資源環境成本上升是剛性的。在新常態下,政府不能也無力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因此,如果依靠企業家的創造力、創新力提高效率,其增長是能夠持續的,而單純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增長,是難以持續的。

  思考之二,要把創新理念貫穿于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調整的全過程。

  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的第一理念,樹立創新理念,是推動和實現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持續健康調整的必然選擇。現在,甘肅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需要的都是高端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甘肅90%的國有企業還是零專利,還存在著專業人才引進與産業對接不起來的“兩張皮”現象。需要的一些技術難以引進,只能靠我們自己創新。全省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和矛盾,説到底是創新缺乏、創新不足。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好,新興産業培育發展也好,離開創新就沒有出路,就必然會舉步艱難。

  甘肅要適應經濟新常態,進一步調整産業結構,必須從政府拉動需求的模式轉變為通過改革釋放市場能量的增長模式,主要是要發揮企業家的創造和創新精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競爭優勢,更應該是具有競爭對手難以模倣的優勢。

  思考之三,要主打特色牌,在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融合的設計上下功夫。

  一個好的頂層設計是成功的一半。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的再優化,要真正擺脫以往的路徑依賴,實現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逐步對接全國及全球一體化産業分工體系,必須要咬定省情和特色不放鬆。省情是一個基點,特色就是吸引力、就是競爭力。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的調整,需要一盤棋設計、多層面融合來努力:一是關於理論的定位和政策的選擇,理論是眼睛,政策是生命,要站到“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自貿區、亞投行”的角度,尋找以非公企業為主的屬於自己的內生性發展體系和政策。二是要進一步創新優化産業結構的體制機制升級版;三是要把絲綢之路(敦煌)國際博覽會作為提升帶動甘肅在世界平臺的一流龍頭項目,以此帶動甘肅文化元素以及品牌培育的大提升;四是要進一步打造蘭州物流中心、交通樞紐和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創新升級版;五是要不斷打造治理蘭州堵車、空氣污染、綠色覆蓋、空間優化等升級版,營造“五城聯創”生態環境;六是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打開新的經濟持續增長新空間。比如,可以通過利用青海、陜西的石油天然氣,大力發展石油化工及其深加工,把蘭州逐步建成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綜合性石化基地。

  思考之四,要把“農業産業化建設與城鎮化建設”深度融合作為甘肅“三二一”産業結構優化的重大戰略選項。

  融合是繼“網際網路+”之後的又一個熱詞。融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帶有本質性、規律性的有機統一。甘肅是一個農業大省,乾旱少雨,十年九旱,現在貧困人口仍有300多萬,農業基礎薄弱,應該儘早地投入啟動“培育特色農業産業化”戰略規劃,尤其把棚室園式特色農業生産模式確定為甘肅未來主導性産業。

  甘肅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土地經營及其流轉問題,要真正解決農民問題,讓農民富起來,關鍵在於有産業、科技支撐的城鎮化。針對目前甘肅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區域間缺乏良性互動與合作、缺乏增長極的中心城市的問題,要在進一步加快打造“一個蘭州中心、三個基本點(分別為天水、酒嘉、慶陽)”的城市框架體系上有實質性的突破。如果把“農業産業化建設與城鎮化建設”深度融合起來,就會使甘肅産業發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係甘肅行政學院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