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問2016的第一次降準

  • 發佈時間:2016-03-01 01:32:31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0.5個百分點釋放6700億資金

  北京晨報訊(記者 姜樊)2016年的首次降準來了。昨晚,央行宣佈,從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準備下班的金融族們重新打開了電腦:降準終於來了,但來得有些意外。

  “週末央行沒有降準,我本來還想寫篇文章呼籲一下,結果文章還沒寫就真降準了。”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説。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降準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普遍降為17%,也就是説,銀行有100元的資金,就要拿出17元上繳央行。此舉是保障我國金融行業穩定的重要舉措。當銀行體系內缺乏資金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就相當於向市場釋放了資金。據趙慶明計算,此次降准將向市場釋放約6700億資金。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央行就實行了多次降準以及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不過,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央行更多地運用如逆回購、MLF等貨幣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不輕易祭出降準、降息等強刺激的工具。

  “其實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相較于使用工具而言差不了太多,但降準的成本卻遠小于那些工具。”趙慶明解釋道,比如目前7天期逆回購的中標利率為2.25%,而降準釋放流動性的成本僅為1.6%左右。也就是説,降準低成本較逆回購低0.6個百分點左右。

  問題1 為什麼選擇此時降準?

  “現在市場所面臨的流動性困境是相同的。”趙慶明表示,央行外匯佔款的減少,讓市場的流動性越發趨緊。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減少6445億元,成為史上第二大降幅量。

  趙慶明表示,降準雖然在釋放資金的效果上與使用各種貨幣調節工具一樣,但其信號意義更大,“降準其實就是在釋放繼續寬鬆的信號,這對市場提振信心有重要作用。”

  崑崙銀行分析師李建軍認為,今年宏觀層面面臨的一個重點,是如何去産能、實現供給側改革,需要央行政策的支援,特別是流動性的支援。此次降準也表明貨幣政策的方面沒有變,仍然是穩健中有所寬鬆,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特別利用降準這種長期的、沒有資金成本的流動性多向企業提供長期信貸支援,確保經濟的平穩增長。

  問題2 對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降準相當於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緩解了資金面的緊張。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降準為商業銀行推進寬鬆的信貸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嚴躍進進一步表示,在2015年持續降息的政策下,部分商業銀行在貸款方面存在透支風險。比如在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房貸申請規模增大,使得商業銀行貸款力不從心。通過降準,商業銀行可貸資金規模上升,進而有能力繼續推進寬鬆的房貸政策,較好對衝了持續降息所帶來的部分市場風險。

  不過,嚴躍進表示,近期對於一線城市來説,需要提防各類政策效應下的盲目漲價行為,對於部分隨意漲價的做法需要進行打擊,進而維護購房者的購房利益。

  問題3 今年還會有幾次降準?

  “今年可能還有三次降準的空間,同時會有一次降息空間。”嚴躍進表示,此次降準基本符合2016年貨幣政策略偏寬鬆的政策導向。

  趙慶明表示,是否繼續降準要看今年外匯佔款的下降情況,以及央行對於工具的選擇偏好。“如果外匯佔款持續下降,今年的降準空間仍然很大。”

  不過,李建軍認為,從貨幣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協同來看,今年全面降準的使用會更為謹慎。正如央行四季度報告所講,全面降準釋放的流動性較多、寬鬆的政策意義過強,必然會刺激企業和居民進行加杠桿操作,帶來潛在的通脹和資産泡沫風險,不利於經濟的穩健增長。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